正文

第二十二章 创新观:国家民族生命力,社会发展动力源

领导者36观 作者:傅治平


四、解放思想,把自主创新进行到底

虽然一切领域和层面都存在创新的可能性,但在实践创新中,却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畏难情绪,二是害怕失败。许多人都认为创新难,认为创新是特殊人才的事,不是普通人可以问津的,害怕创新失败后蒙受巨大风险,从而抑制了创新积极性和广泛性,封闭了创新大门。只有树立正确的自主创新观,着力培养群众的创新观念、思维方式和方法,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思想之花才能结出绚丽多彩的文明之果。

第一,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促进思想观念转变。创新首先应该是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没有思想观念的创新,其他方面的创新就无从谈起。“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凡是思想保守僵化的民族,肯定是没有生气和前途的民族。凡是生机勃勃的民族,也必然是思想开放活跃的民族。改革开放以来,只有自觉地从那些不合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形成全新的思路,我们才能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二,推动全民创新,促进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事业,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和创新成果是推动事业发展、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只有紧紧地相信和依靠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才能获得不尽的力量源泉,破解改革难题,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群众的创新实践,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群众的创新经验。要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精神,鼓励探索未知世界和客观真理。各级领导者都要开动脑筋,善于发现新思想,大胆鼓励新方法,坚决扶持新事物,为创新摇旗呐喊,鸣锣开道,形成全党、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获得极大的解放,把潜在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第三,努力学习,以知识更新带动自主创新。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如果不加强对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的学习,工作中就没有发言权。领导干部要进行有效创新,首先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视野不断开阔,经验不断丰富。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会有创新的追求,才会有创新的能力,才能在实践中丰富、提高自己。

端正学风,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进行创新的必由之路。学风不正,唯书、唯上而不唯实,把理论当做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就窒息了理论的生命力,扼杀了创新、创造的灵魂。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说到底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当前,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为中心,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水平,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使理论与实践、知与行水乳交融、高度统一,从而提高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

第四,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的激励创新、考核创新成效的体制、制度和规章,是推动创新的可靠保证。不仅要鼓励、保障创新和探索,而且要对创新和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与代价持理解、宽容的态度,即允许探索与试验,允许失误和改正错误。同时,要营造激励创新、支持探索的氛围,树立“非创新无以发展,不进取无所作为”的观念,克服压制和求全的狭隘意识和保守心理,使领导者的创新活动获得广泛的社会心理认同,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第五,自主创新,领导先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已经不再是分散的行为,而是更多地表现为有组织的创造。能不能把蕴藏在群众中巨大的创造力激发起来、组织起来,引导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关键在领导者。我们考察和选拔干部,必须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基本条件,不拘一格地选用创新人才。对于那些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领会和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善于汲取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想干事、能干事、德才兼备、善于创新的人,一定要委以重任,发挥关键作用。对那些四平八稳、按部就班,习惯踩着别人的脚步走,缺乏创新能力的干部,一定要坚决调整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