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 学习观:知识经济大潮涌,唱响学习主旋律

领导者36观 作者:傅治平


二、树立新的学习观的时代意义

与传统的学习观相比,新的学习观无论从外延还是内涵方面,都有了丰富与深化,而且与人的社会存在联系得更为紧密。特别是突出了学习对人的生存发展的更为深刻的意义,突出了学习对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作用。一种观念在影响、改造着世界。

第一,新的学习观反映了当代世界的新潮流。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发展快速,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在加快,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类面临着新的挑战,更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一个新的概念以迅猛之势进入人们的生活,这就是“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出现至今也才十几年时间,但这一经济形态已经扑面而来。知识经济从理论上讲是以知识为主要基础的经济,也就是说,真正的生产资料不再是以资金、设备和原材料为主,而是人的知识。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这样的一种经济,需要有知识的人。知识的获取,自然离不开学习。

第二,树立新的学习观是当代中国的发展新阶段的迫切需求。当代中国正处于三种意义上的新阶段: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二是“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阶段;三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一个基本特征,即必须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创建学习型社会”也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绝对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中国进入了更广更深程度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世界许多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我们不仅充满了信心,更重要的是我们党获得新的指导思想,这些创新理论生动有力地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觉醒,这就理所当然地要求深入学习,以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第三,树立新的学习观是解决我国当前新问题的新举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中称,中国发展现阶段面临着四个挑战,一是失业的巨大压力和创造就业的重负;二是经过二十多年的高增长后,中国能否和如何保持增长的持续性;三是收入不平等和地区差距日益扩大;四是环境可持续问题。针对上述挑战,这份国情报告提出,中国应建立知识经济与社会的四大支柱,即制定有效激励机制和制度、建立学习的社会、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应用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由此看来,倡导全社会的学习也是解决新时期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的一个战略举措。

第四,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念。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分析,农业经济时代,一般读6~7年书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工作生涯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的时间延伸到14~15年;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必须把9~12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学习,否则,就谈不上很好的发展,甚至连生存也会成问题。因此,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讲,学习是为自己的未来而投资,是为自己的生存而积累,是为自己的发展而“储蓄”。

我们国家,由于受历史与现实条件所限制,恐怕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成长为一个典型的知识经济型国家。也正因如此,我们更应以强烈的紧迫感去倍加关注、积极面对,特别是要加快实现观念更新、知识创新。而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推进,随着“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深入实施,一个全民学习的浪潮必将在华夏大地掀起,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公民参与率必将大幅度提高。学习将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途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