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节:弱国无外交(2)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作者:洪向华


二、“波罗”行动——中美建交揭秘

1955年4月2日,万隆会议在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中艰难开幕。当时,美国正在对中国进行围堵,并扶持台湾当局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总理不负众望,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在会议上力挽狂澜,树立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新中国的这一外交思维令世界为之瞩目,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外交举动有效地赢得了亚非国家的同情与支持,打破了中国所处的外交僵局。此后,很多国家和中国开始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开始了接触。先是有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后有开辟中美巴黎秘密通道,以及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波罗行动,最后才是尼克松访华,至此中美关系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小球转动大球为波罗行动奠基。1971年3月21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抵达日本名古屋,准备参加于28日开始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美国队提出访华要求。消息传回北京,外交部和国家体委联合起草“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上交总理,认为目前邀请美国队的时机尚不成熟。4月4日,总理在报告上面批注“拟同意”后呈报毛泽东。 4月6日,毛泽东圈阅报告,退外交部办理。美国乒乓球队无缘来华似成定局。此后,毛泽东突然做出了邀请美国队访华的决定,成就了乒乓外交的一段佳话。

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后,双方建立了中美巴基斯坦秘密通道。在叶海亚·汗总统的热情帮助下,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开始了他为期48小时的代号“波罗”行动的秘密访华。以“波罗”命名,意思是说这次中国之行堪比700年前的马可·波罗。作为烟幕,基辛格先到越南胡志明市、泰国曼谷、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等地转了一大圈。7月8日晚,在叶海亚·汗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基辛格假装肚子痛,早早离场。叶海亚·汗当即宣布,考虑到伊斯兰堡天气太热,影响了基辛格的健康,决定邀请他到那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休养几日。9日凌晨4时半,基辛格摆脱记者的追踪,乘巴基斯坦民航波音707飞机直飞北京。在中国外交部欧美司司长章文晋等人陪同下,基辛格于当日12时15分抵达北京南苑机场。叶剑英、黄华等在机场迎接,然后直奔钓鱼台国宾馆。

周恩来和基辛格共进行了两次正式会谈。基辛格谈了七个问题,其中关于台湾问题他表示:美国不再指责和孤立中国,美国将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但不支持驱逐台湾的代表。周恩来则讲了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和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并着重谈了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周恩来明确指出:台湾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美军必须限期撤走,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是非法的,必须废除。最后,周恩来建议尼克松可以在1972年夏天来华访问。基辛格表示:来访时间应该更早一点,如果总统夏天来,离美国大选太近,有争选票之嫌。于是双方同意尼克松于1972年春天访华。

由于基辛格访华不可能长期保密,于是双方商定在访问结束后发表一个简短的公告,在公告中同时公布尼克松将访华的消息。7月11日吃过午饭后,基辛格一行按预定行程于12时20分乘坐巴基斯坦专机从南苑机场起飞,在经过48小时的秘密访问后,返回巴基斯坦。7月15日,中美两国同时在各自的首都发表了基辛格访华的公告。这短短200个字的公告震惊了世界。直到此时,如梦方醒的记者们才知道,基辛格博士并没有在巴基斯坦的总统别墅里休养,而是去了一趟中国。“波罗”行动为尼克松访华打通了关键环节,为中美建交打开了大门。1972年2月21日上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国务卿罗杰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陪同下,乘专机达北京。周恩来总理等党政军领导人到机场欢迎。尼克松为了纠正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的失礼行为,决定在他同周恩来握手之前,其他人员都留在机舱内。当尼克松走下舷梯一半时,周恩来总理等开始鼓掌欢迎,尼克松也鼓掌相报。走到舷梯尽头时,尼克松就伸出手去,走向周恩来,主动同周恩来热情握手,时间足有一分钟之久。20多年来两国没有正式交往的坚冰,在两位领导人握手的一刹那间消融了。后来,毛泽东同尼克松进行了寓意深刻而又幽默风趣的谈话。尼克松又和周恩来进行了富有建设意义的谈话,就中美关系、国际形势、印度支那、台湾等问题进行了开诚布公的沟通和交流。1972年2月27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达成了《中美联合公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