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节:洪水记忆:一九九八年的夏天(4)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作者:洪向华


(六)温家宝亲自坐镇指挥

8月17日晚上,温家宝一行抵达荆州。他听取了当地和有关部门关于汛情的汇报,又详细询问了气象、水利等方面专家的意见,综合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判断,作出了迎战第六次洪峰的紧急部署。

18日,忙碌一夜的他又直奔沙市水文站,与技术人员共同分析枝城、沙市、宜昌、城陵矶、汉口等地水位、流量及变化趋势,指示他们及时提供水情信息。随后,温家宝赶往江陵县郝穴镇铁牛矶险段,勉励守卫在这里的解放军官兵再接再厉,接受最严峻的考验。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同时也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影。他们的到来,带去的是信心,是力量。

三、砥柱中流有铁军

(一)“铁军”战洪湖

8月19日,保卫洪湖大堤的决战进入关键时刻,一支飘扬着“展铁军雄风,创英雄业绩”大旗的摩托化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火速紧急驰援。

8月19日晚上8时,官兵们“家”还没安好,就接到洪湖市防汛指挥部紧急电话:本市龙口镇旁洪湖大堤发生重大险情,请你部速派200人前往排险!

打着“铁军教导队”大旗的队伍火速赶到现场。只见30米长的堤段内,出现了20多处管涌口。巨大管涌群导致大堤松软下陷近一尺,堤上泥土严重湿软,堤上高1.5米的子堤全部倒于江里,江水正漫堤而出。一场溃堤大灾就在眼前!

一艘装载1700吨泥土的抢险驳船开来了。水利技术人员说:要保住大堤,必须在3小时内卸下这船泥土,填入30米长的大堤外侧,筑出宽5米的挡水平台,明晨6时前筑起长30米、高宽各1.5米的新子堤。

“这是检验我们铁军作风的时刻,我们一定要首战必胜!”“铁军”教导队队长刘天顺一声大喊,同教导员徐云沛飞身上船,扛起了第一袋泥。200勇士紧紧跟上,不顾夜黑、浪涌、船晃,扛袋飞奔。原定3小时的卸船任务,只1小时就完成了。接着,构筑子堤的战斗打响了。官兵早已将危险置之度外,拼尽全力在洪水漫溢的大堤前构筑好挡水的平台和子堤。深夜1时40分,重大险情排除了,比预定时间提前4个多小时。

8月20日下午5时,洪湖市燕窝镇暴雨倾盆,7级大风卷起两米多高的巨浪,将七家垸段的子堤撕开。转眼间溃口宽度就增加到140多米。肆虐的洪水汹涌而出,轰鸣声传出1公里之外。一次严重漫溃险情发生了!“铁军”勇士们一个个扑入滚滚洪流,手挽手站在齐胸深的水里,筑起了四道挡水人墙。顶着狂风巨浪,整整一个小时,人墙岿然不动。乘人墙挡住了汹涌洪流的冲击力,随后赶到的上千官兵与紧急增援的兄弟部队战友一道冒雨背泥筑坝。经过一天的殊死拼搏,100多米长的大堤上又重新筑起了一人高的子堤,企图冲破大堤作恶人间的洪魔被锁在了大江中。

“铁军”一部的另一场降魔恶仗也打响了。8月20日深夜零时许,乌林镇腰口闸段长江干堤突然出现外滑坡。迷彩服上缀着“铁军”徽章的3000勇士,直扑眼看就要溃决的大堤。

从师、团领导到机关干部,全部奔跑在背土筑堤的行列中。酷热加劳累,使8名官兵先后昏倒在大堤前。他们苏醒后,又跃起参战。勇士们脚没停,肩没歇,从20日凌晨到22日正午,连续36个小时,在往返300多米的泥泞小路上,平均每人跑了300多趟,共搬运筑坝材料1万多立方米,筑起了坚固的江内挡水平台和江外反压堤。三天三大捷。“铁军”威名远播荆楚大地。

像这样的“铁军”还有很多,很多。在三江抗洪第一线,哪里有险情就冲到哪里,哪里最需要就战斗在哪里,是他们筑起了降服洪魔的钢铁长城。

截至8月底,全军和武警部队先后出动66个师旅和武警总队,共28万多兵力,车辆24万台次,舟艇3.6万艘次,飞机1300架次,抢救转移群众420万人,抢修加固堤坝7620公里。各大单位主要领导和110多名将军、5000多名师团领导干部,亲临一线指挥,实施坚强领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