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所处国际格局的新变化
当代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新变化
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对的新变化
国际格局“惊天动地”,国内形势“翻天覆地”,政党情境“改天换地”。三十多年来的中国,着实是换了一个天地。
我们与一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不仅建立在和平友善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我们有力量、有信心、有行动维护自己尊严的前提下。
我们对于如何解决群众物质温饱、物质小康有准备、有成效,也有经验;对于如何满足群众的精神温饱、精神小康,政治温饱、政治小康方面尚准备不足。
对于既得利益集团,我们可以期望它并不存在,但我们必须对此保持足够的警觉并时时提防它的存在。因为毕竟它确实也存在。
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应该变、必须变的、不变就不能进步的,什么是不去变、不能变、变了就会灭亡的。
有人说,最容易莫过于做形势报告。把成绩与收获列举充分,把问题与不足点到为止,报告就算做完了,皆大欢喜,大家一笑了之。
也有人说,最不容易的莫过于做形势报告。一般不是大领导、大学者、大专家很难有资格来讲和敢讲。这个时候,倒不完全是能力的问题了,而是身份与地位更为重要。这也是回避不了的“中国特色”。
这些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尽然。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形势判断,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形势判断。
本书就是我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形势分析,本引言就是我对当代中国社会形势的一些基本看法的提炼。
我分析形势不讲成绩与问题,而是讲变化。讲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出现了、面临着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对于当代中国的执政者来说,对于当代中国的普通民众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给予我勇气与动力的是一个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一个学者对理性的信赖,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国家与民众最真挚的感情。
一、当代中国所处国际格局的新变化
世界形势纷纭变幻,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这变化既体现在政坛人物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也体现在东方西方、大国小国恩怨情仇剪不断理还乱。但我们今天讲的变化不是或不主要是这些细节的变化,而是讲这些细节变化背后反映出来的、或者说是由这些细节变化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深层次的变化——国际格局的变化。更进一步讲,不是就国际格局讲国际格局,而是着眼于国际格局变化对于当代中国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以下三个变化我们不得不予以高度重视:
(一)国际格局从两极对峙变化为一超多强,中国被假想为一极站到了美国的对面
60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人夺取胜利、取得政权的前夕,毛泽东在从平山西柏坡走向北平的路上,讲了一句很有意味的话:我们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大白话。但这句话却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外关系大思路的集中体现。什么意思?就是新中国要开始考虑如何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势力从中国的国土上赶出去,把苏联老大哥请进来。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当时“一边倒”战略。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战略选择?这就涉及当时的国际格局问题。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左右,整个世界分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这两大阵营基本上涵盖了当时所有的国家和政治团体,少有例外。在这样的世界格局大背景下,作为共产国际成员之一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新生的、尚不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作为一个与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截然不同意识形态的共产党政权,最佳或者唯一的选择也只能是与苏联老大哥站在一起。有苏联老大哥这棵大树,我们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搭一搭便车。“大树底下好乘凉嘛”。而且我们当时还坚信社会主义的东风一定能压倒资本主义的西风。选择上风向也是情理之中。正所谓好风凭借力,助我搞建设。
但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利害因素的错综复杂以及表现出来的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的冲突,中苏双方关系急剧恶化,昔日兄弟一时间反目成仇。怎么办?在国际关系中毕竟要有一定的回旋空间,否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显示出了高超的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乒乓外交,先是派中国乒乓球队出访美国,紧接着通过“小球撬动大球”,一个暗示,美国总统尼克松就高高兴兴地不远万里来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