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隋唐至宋元时期中国航海事业繁荣发展并一度进入全盛期(1)

中国海权 作者:张世平


公元589年至960年,史称“隋、唐、五代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航海事业的繁荣时期。特别是唐代,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科技文化全面繁荣,国际交往十分频繁,推动着中国古代航海业也进入了繁荣时期。当时,中国船舶工艺技术先进,结构坚固精良,载重吨位大,无论船舶工业还是远洋航行方面,均独步于世界航运界。“海上丝绸之路”全面兴旺,航迹不仅遍及东南亚、南亚阿拉伯湾与波斯湾沿岸,而且已经伸展到红海与东非海岸,开辟了直接沟通亚非两洲的长达1万多海里的世界性远洋航线。而且,出现了专门管理海外航运贸易的官吏和机构,交州、广州、泉州、扬州、登州等成为当时名噪中外的航海贸易大港。

《新唐书?地理志》中载,唐与外国交通最重要的线有七条,五条陆路,两条海路。两条海路,一是自登州(山东蓬莱)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二是自广州通海夷道,所谓海夷道,就是从广州出航,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以至印度、锡兰,再至阿拉伯(大食国)。用范文澜的话说,“中国在两汉时已是航海大国,到唐朝海路走得更远,比两汉又有进一步的发展”。①

阿拉伯人苏莱曼在《东游记》中说,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浪险恶,只有中国船能够航行无阻。阿拉伯东来的货物,都要由中国的船工运载。当时的中国船称雄海上,也就意味着中国对外通商的繁盛。同时,唐朝的海上军事力量建设也堪称“盛世”,造船能力更强于前代,战船有楼船、蒙船、斗船、走舸、游艇、海鹘(抗风浪的大型战舰),并出现了与外族的大规模海上军事冲突。

644年,唐太宗曾派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战舰500艘,载士兵43000人自莱州泛海向平壤。648年,唐太宗又大造船舰,运送军粮,准备翌年发30万大军灭高丽。660年,唐高宗派遣苏定方等率兵10万渡海,与新罗国(今韩国东部)合力攻破百济国(今韩国西部)。663年,百济国引日本国救兵与唐军相拒,唐军击败日本兵烧日本船400余艘,百济国境全部被唐军占领。

唐朝之后,中国曾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之乱。虽然此间中原地区军阀混战,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但是偏隅东南沿海的一些地方政权较为平稳,生产继续发展,航海活动仍较发达,与南洋、日本的海上交往也有增无减。

宋、元时期中国的航海事业进入全盛时期,远洋船队达到“虽天际穷发不毛之地,无不可通之理焉”的高超境界。960年至1368年,史称“宋、元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航海事业的全盛时期。宋、元历届中央政府,力主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将航海事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航海工具,特别是航海技术取得了具有标志,中国航海技术比西方领先二至三个世纪进入“定量航海”阶段。福建泉州港,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