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彼德斯教授一夕谈(4)

历史穿行:域外访史与社会主义寻踪 作者:李向前


谈话接近尾声,我本想庄重地感谢教授一下并告辞,不想,教授这时却随意讲起另一个我感兴趣的故事。教授说,在1968年至1975年他任职民德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中心时,奥托·布劳恩,也就是在中国非常著名的李德,曾在他领导下工作。教授说,李德多次同他回忆起在中国工作的情况。李德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到中国。在离开苏联前,得知王明对斯大林说,中国的革命形势很好,苏维埃根据地很壮大。但李德到了上海,在仔细研究了中国的革命形势和红色根据地的状况后,否定了王明的这个说法。他向共产国际如实汇报说,中国的苏维埃根据地没有那么大、那么多,形势也很严峻。事实上,李德是第一个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国革命的人。李德曾坦白地回忆,那时在他的思想里,苏联是最重要的。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必须服从苏联的利益。他当时认为,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战争,不应该把苏联卷进来,两者要分开。如果把苏联卷进来,那对苏联将很危险。教授说,李德这是针对你们党内当时希望转向北方背靠苏联战略提出的观点。从共产国际的立场说,李德也似乎有他充分的道理。教授的介绍,使我多了一层对历史的感悟。其实,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立场出发思考问题。在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比较单向度地研究历史现象。如果我们了解了李德上述这样一个出发点,那对他当时如此固执地处理根据地政治军事问题,就会多了一个解。好在共产国际的历史档案,正大量被译成中文出版,许多历史真相都逐渐显露出来,这对李德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历史的研究,必然是个很大的推进。教授告诉我,李德人很聪明,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他一直工作到七十多岁才退休。他去世时,统一社会党的一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出席了葬礼,规格很高。大家都为这样一个老革命家的离去表示真诚哀悼。

到了和教授告别的时候。我们像所有一见如故的老朋友那样,依依惜别。后来,我们十分频繁地通过互联网书写信件,交换看法。北京奥运会期间,彼德斯教授来信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当然,他也不断地要我提供最新的中国经济发展数字,以充实他对中国的研究。前不久,他的一部关于中国革命的书出版了,据说引起了德国左翼人士的热烈讨论。

祝福彼德斯教授,祝福我在德国结识的这位老共产党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