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少年时代信佛,直接影响固然来自他的母亲,但是与他的家乡韶山的社会风俗及毛氏宗族对待佛教的态度,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韶山地区历来有信仰仙佛的风俗。据光绪十四年(1888)编的《湘潭县志·礼典》记载,韶山所在的七都(都相当于现在的乡),就有佛寺十四所:宁田寺(亦作银田寺)、清溪寺、永峰寺、瞻仁庵、阿罗庵、师子林、报恩寺、慈悦寺、阿罗庵、引善庵、白龙寺、阿罗庵、团山寺、万福庵(三所阿罗庵系不同姓氏所建)。据韶山志编纂委员会所编《韶山志》(送审稿)介绍,韶山地区建于唐代的寺庙有三:清溪山法海寺(清溪寺),罗仙山报恩寺,贞观十年(636年)建,韶峰庵。建于明代者有三:银田镇的静安寺,天顺三年(1459年)建;杨林的石屏寺、石旗寺(宝林寺)。清代境内小寺日渐增长,至清末境内大小寺庙达33所。崇信佛教,不仅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也成了当地重要人文景观之一。清人周定宁所写《韶山记》中,便有一段专门描绘了宫观和寺庙:
太乙观,中夜燃藜;白莲庵,四时玉藕;韶峰庵、仙女庵,列三女仙之金像;团山寺、清溪寺,绘诸菩萨之仪容。九天《韶》乐,明来迭奏罗音;三邑叟童,日每瞻依圣境。
所以作者最后的结论是: 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插天空。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湘南第一龙。 此处所说的 仙境 ,固然更多地是指韶山自然景观的幽雅,但与众多的寺庙、宫观所造成的宗教氛围也是分不开的。
在韶山地区,最大的佛教寺庙是清溪寺。该寺始建于唐代,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位于今韶山乡清溪村,韶山火车站附近。寺宇坐北朝南,有四进:第一进是三开间的寺门,门额竖写 清溪法海寺 。门楼有戏台,戏台两侧为厢房。台前有宽敞的庭院,可容上千僧众。院两旁有回廊,与前后寺宇相连。第二进是五开殿宇。门额上书 关圣殿 三个大字。神座上有关云长塑像,周仓、关平执大刀长矛侍于两侧。汉化佛教将关云长视为护法,故有此祀。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关公生日,人们络绎不绝前来祝寿。第三进为大雄宝殿。中厅供奉两尊一米许铁铸佛像,三大厅供奉释迦佛、弥陀佛、药师佛。两侧小厅供奉十八罗汉。第四进为观音殿。两侧设有墙楼,十二诸天神像相对而坐。这里早年是湘潭县上七都驻地。清末曾办初等小学堂。毛泽东之弟毛泽覃等曾在此读书。大革命时期,为湘潭特别区农民协会和中共清溪区委所在地。1927年1月,毛泽东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时,曾在此召开了农协干部座谈会。1952年,毛泽东在北京接见他少年时代的老师李漱清等人时,还曾问及清溪寺。
据韶山毛氏族谱记载,在毛泽东旧居附近的韶峰,就有五个庵子:韶峰庵、白莲庵、仙女庵、寻源庵、慈悦庵。而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庵子是毛氏祖先所建造,即仙女庵和慈悦庵。
仙女庵所以用 仙女 为名,是因为韶峰又名仙女峰。至于仙女为谁,有两种传说。一说为舜帝南巡,奏《韶》乐于此,后崩于苍梧(今九嶷山);其妃娥皇、女英陪舜帝南巡时,亦曾在此停留。韶峰及仙女峰之来源均与此传说有关。一说是唐代恒氏二女,曾隐居韶山修道,有凤凰衔书来降。唐睿宗景云二年(711),二女采药东台(今湘乡东台山),就井洗药。岳麓僧迥登山见之,二女赠迥以紫檀香树。之后,见峰顶祥云缭绕,鸾鹤飞翔,二女冉冉升去,其遗像留仙林观中(见《湘乡县志.方外》),故后人称韶峰为仙女峰。元人王文彪曾有诗记述此事:
潇湘云水梦中来,犹记蓬莱进酒杯。歌罢远游人不见,玉箫吹月过东台。
昔年辛苦读丹经,梦里瑶台月自明;玉洞桃花今寂寞,凤音亭下竹风生。
后一传说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但毛氏祖先虽用了仙女之名,创建的却不是道教的宫观,而是佛教的小庵。据毛氏族谱所载《仙女庵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