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大清帝国到一个世纪的革命(2)

壹玖壹壹 作者:(美)刘香成


 

作为征服者,康、雍、乾有意保留满人独特的习俗和身份。八旗军及其家属占据了北京内城,并在各省战略要地修建了聚居区。他们不得与汉人通婚,也不允许女人缠足。皇帝对去满族化十分警惕,刻意保留满洲之道,包括讲满语、练习骑射以及保持传统的尚武精神和节俭的生活方式。在官僚体系的上层,中央各部建立起一套平衡满汉官员的双重领导制,而满族和蒙古族则在各自的边疆地区独揽大权。到清朝末年,由于久居内地,满族和汉族的文化界线已不那么明显。满人忘了满语,说着和城里邻人一样的汉语。他们的军事技能退化了,并在卫戍驻地的满城内修筑庙宇,尊三国大将关公为“武圣”。不过还是有一些特权保留下来,例如满人犯法可以不受肉刑或地方衙门的审判,更容易得到官职,即便在军事上毫无建树也可以旱涝保收地领饷。

保持满族的身份认同只不过是清朝统治者成功的原因之一。同样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汉人的治理方式:保留了传统的科举制度,挑选有能力的汉族文人进入官僚系统;从唐朝中期延续下来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制度没有改变;从事地方管理的县官多由汉人担任,推行的律例则以《大明律》为蓝本。通过出资编修汉人的经史子集,清朝统治者的文化身份得以强化。乾隆皇帝在大江南北留下过数不胜数的汉语诗歌和书法。这就是清朝统治的两面性:对于满族八旗子弟,皇帝坚持要他们保持“满洲之道”;对于绝大多数汉人而言,这些统治者大部分时间里不过是另一个“中国帝王”而已。1

清朝的统治在两个世纪里运行得相当好。帝国上下一片和平,人口增长有条不紊,城市商业兴旺发达。耶稣会士是当时唯一在中国的欧洲人,对满清的统治赞不绝口,以至于伏尔泰看了他们的报告,对启蒙时代的学者说,“中华帝国的宪法乃世界最佳”2。西欧上流社会追捧中国风格的饰品,他们在架子上摆满了精美的中国瓷器,身上穿着中国丝绸。到19世纪,欧洲人得知中国市场广阔,就设法令其开放,以便将工业革命的产品卖到中国。英国人占了先机,试图通过鸦片来平衡进口中国茶叶、丝绸和瓷器导致的贸易逆差,结果遭到中国人的阻拦,于是发动了鸦片战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