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节:许海峰 中国奥运第一金之后的新奇迹(6)

中国高端访问拾伍 作者:余玮


自1994年底退役成为女子手枪教练、总教练以来,许海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1996年,他的徒弟李对红获得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他的另一个徒弟陶璐娜再次摘金;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他作为中国射击队总教练首次出征奥运会,率队历史性地获得4枚金牌,不仅把中国这个优势项目的地位巩固了,还进一步扩大了。于是,有人称他为"金牌教练"。许海峰曾带过8年的国家女子射击队,女子手枪班的队员都是许海峰从全国各地选来的优秀选手,他喜欢聪明、理解力强的女孩子。

虽然担任了总教练,但许海峰还是喜欢过问一些细小的事情,这是他当教练员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从事射击20多年,许海峰对枪支的性能已经非常了解,枪声一响,他就能知道这支枪有没有问题。许海峰曾在一次世界杯比赛中由于枪支故障自己不会修理而丢掉了冠军,从那次以后,他对这类问题都特别小心,每回出去比赛,许海峰都会带足备件,一旦运动员的枪临场出了问题,他随时可以修理。

谈及射击运动本身,许海峰说:"射击是一项最简单的运动,谁都会拿枪、射击。正是因为它这样的简单,所以它的比赛才显得格外难。除了要有高超的技术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点对射击运动员来说尤其重要。当运动员比较单纯,你不要去想太多的东西,你主要是要在平时的生活、训练中控制好自己,刻苦训练,在比赛时发挥好自己的训练水平,取得好的成绩,这就行了。当教练员就大不一样了。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作为教练,你必须充分了解每个运动员的性格、技术特点、心理状况,然后因材施教。教练员从早到晚都在忙个不停。总教练管的人更多了,需要操心的事更多了,我当年的思路是一定要做好宏观管理,工作重点主要是管训练、管技术,抓好对射击教练员的管理,提高教练员的能力。"许海峰说,在出任教练员、总教练期间的工作对自己历练不少。

零突破后新起点新突破

2004年12月,在北京西郊老山脚下的国家射击训练基地,许海峰有了一个新的办公室,一个新的职务---国家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主管现代五项和信息科研方面的工作。

很多传言说,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射击队"一山难容二虎",暗示他和王义夫在明争暗斗;另一方面,也有人说这和他在奥运会上执意使用自己当时情绪低落的"嫡传"弟子陶璐娜,而陶的表现糟糕有关系。"有人说我跟王义夫关系不太好。外界只是在猜,他们觉得我和王义夫都拿过奥运冠军,又都是一个项目。我搞射击比王义夫晚,人家应该算前辈,可是我做运动员时成绩比王义夫好,后来做教练、总教练,总是管着他。有些人难免会猜测我们两个人关系不好。但是我没有听说王义夫表示过对我有什么不满,我个人跟王义夫也没有任何矛盾,并且我从心里确实对他没有任何不好的看法,从来没有。所以我推荐他做射击队总教练,而且找他谈过两次。"对于有关陶璐娜参赛雅典奥运会的说法,许海峰不想作过多的回应,只是反问:"拿奥运选手名单来说,确定之前要经过层层选拔,光是选拔小组的成员就有15个人,哪是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

许海峰认为,陶璐娜并不是没希望拿牌,但自己那时候考虑更多的是整个团队,不可能把精力都放在陶璐娜身上。"作为教练,首先考虑的肯定是整个团队,最后我们中国射击队拿了4块金牌,这是历史上最好的成绩,证明我的做法是正确的。面对那些猜疑的想法,我也就不想去解释什么。"

不过许海峰也承认,受到别人的猜疑和误解,和自己一贯自信的形象多少有些关系。"其实人越是在辉煌的时候,就越应该低调一些。"许海峰把这句话重复了一遍,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接手新工作的当天,许海峰便组织教练组成员共同讨论了训练工作的整体思路、其他教练员的配备以及国家运动员的选拔等问题。

当请教许海峰现代五项是哪五项时,许海峰笑着嗔怪,"你看,功课没做好吧。"按比赛顺序,他一一道来,"射击、击剑、游泳、马术和越野跑。我们在前两个项目上有技术优势,3000米的越野跑则处于劣势。现代五项里面虽然有射击,可也仅仅是一小部分,要想使整个运动有大的进步,还要全面提升才行。"至于马术,他胸有成竹,"东道主有提供马匹的优势,到时候,把所有马匹牵出来遛一遛,让队员提早适应不就可以了嘛。"

2005年8月7日,现代五项世锦赛在波兰举行。按比赛规则规定,运动员要在一天的时间内相继完成10米汽手枪、重剑击剑、200米自由泳、马术障碍赛和3000米越野跑五个互不相关的项目比赛。这5个项目既有体能项目,又有技术性项目,比赛的难度和强度远远超过专项比赛,由此被国际体育界比喻为竞技体育金字塔上的塔尖。

在许海峰看来,在这座金字塔塔尖上,运动员不仅要完成射击和击剑这两项一个需要心静、一个需要兴奋的技术项目,还要完成游泳和跑步这两项一个要求脚腕松软,一个要求脚腕肌紧有力的体能项目,还要与马匹配合良好,这就好比我们同时用左手画圆,用右手画方一样别扭。这个别扭的运动,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发掘,对运动项目技术的精确性以及对运动规律的把握,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要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