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
乒坛女皇的奥运不了情
邓亚萍,中国乒乓球队前运动员,曾有"乒坛女皇"的美誉。1973年2月出生于河南郑州,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郑州市乒乓球队、河南省乒乓球队、中国青年乒乓球队、国家乒乓球队队员,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国内赞助商处项目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助理,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系八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奥委会执委等职。
虽然邓亚萍已退役多年,但她那"乒坛霸主"的形象已深深定格在大多数中国人脑海中,包括她在乒乓球赛场上昂场的斗志、赫赫的战绩,及她那令对手胆寒心惊的凌厉眼神……不断挥舞着球拍、瞪圆了双眼,昔日的乒坛骁将如今已成为体育官员,每每在公众场合见到邓亚萍,都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皮肤白皙,大眼睛炯炯有神,妆容精致得体又不露痕迹,鼻梁上架着一幅小巧精致的无框眼镜,明明是一个干练优雅的职业女性,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知性的美感。
告别了赛场上南征北战的生活,今天的邓亚萍身兼国际奥委会项目专家、中国奥委会官员等重要职责于一身,实现了从普通运动员到体育专家、体育官员的华丽转身。"任何事情从今天做起都还不算晚",这是邓亚萍经常说的一句话,她往往用这句话激励听者。而她自己,也是默念这句话,不断开发自己人生中的"荒原",收获累累果实。
昔日奥运冠军倾情播报北京奥运村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关于奥运会各项建筑设施的报道也日渐增多。奥运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官员齐聚北京,北京奥运村将是他们在这里生活、休息临时的家。北京奥运村座落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西北角,与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只有1000多米的距离,其北面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从"乒坛霸主"的高度转型,邓亚萍的职业人生也呈现出精彩篇章。2007年初,邓亚萍上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成为奥运村3个工作小组成员之一。同时,邓亚萍也是奥运村部的新闻发言人。除了负责奥运村的具体工作,邓亚萍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接受国际国内媒体的采访,向世界播报北京奥运村,从而使人们与北京奥运会联系更紧密。
在回答国际国内诸多知名媒体的轮番提问时,久经沙场的邓亚萍展现了她超人的心理素质,不卑不亢的态度,游刃有余的解答,记者们都真诚地对她的回答拍手称好。正是在邓亚萍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数字中,北京奥运村一步步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20栋9层楼、22栋6层楼,皆为南北通透的板楼;配套设施非常齐全,商店、邮局、银行、理发店、干洗店、影剧院、餐厅、诊所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还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各4个……
2008年7月20日,是北京奥运村开村的目标工作日。邓亚萍透露说,到时候呈现在世界面前的北京奥运村将充满中国特色。曾经作为奥运会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住过奥运村,也作为国际奥运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在悉尼奥运会、盐湖城奥运会、雅典奥运会、都灵奥运会参与了奥运村的工作,邓亚萍对于奥运村的重要性体会颇深。她说,奥运村就像运动员的家一样,所以,一定要用最贴心的服务让运动员有回家的感觉。"奥运会从1896年首次举办,到现在已是第29届了,而且还会继续办下去,北京只是其中一站,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所以我们不会把奥运村搞得很奢华。每个国家搞奥运村,都一定要包含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我们的特色就是中国元素,我想到时候呈现在各国运动员面前的奥运村一定不会让他们失望。"
北京奥运村在接待北京奥运会之前,还要接待残奥会运动员,因此北京奥运村的建设把残疾人运动员的要求也考虑进去了。邓亚萍坦言,这一点对于北京奥运村是一个很大考验,"我们一方面要满足这种需求,另一方面要坚持节俭办奥运的政策"。为了兼顾残疾运动员的特殊需要和节俭办奥运的政策,奥运村建设的过程里,一些细节方面做足了功课。邓亚萍介绍说,北京奥运村运动员公寓的衣柜挂衣杆都比较低,这样残疾人运动员就能方便使用;更引人注目的是运动员公寓里的把手外型都是U型。诸如此类,一个小小的改动就会让残疾人运动员方便很多。邓亚萍说,每一位入住奥运村的运动员都能感到舒适和放松,是她最重要的目标。同时她也渴望,届时1.6万名官员和运动员能在奥运村更好地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除了节俭与中国特色,邓亚萍说,北京奥运村的建设符合国际奥委会标准。国际奥委会一直着力推广"绿色奥运"的理念,希望通过奥运契机改善主办国的整体环境状况,为运动员带来更好的生活、比赛环境。而历届奥运会在环境保护上也都会有一些具体的环保举措。邓亚萍表示,北京奥运向全世界作出了"绿色"承诺,在具体措施上会有更多的亮点。她举例说,北京奥运村的制冷、采暖系统采用的是水源热泵技术,不仅节约了大量电能,而且所采用的水也是污水处理后产生的中水。
场馆建设采用环保技术之外,邓亚萍说,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是北京奥运会最大的环保亮点。"无论是迎奥运的植树活动,还是'保护母亲河'等环保行动,都反映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其实,生活中的邓亚萍对环保的关注也体现在细节:打印纸张双面使用,有时已经只剩半页的空白,她也会裁下来做个便签。在邓亚萍看来,这不仅仅是节省,更是美德,"只有我们从小事着手,才能让大树郁郁葱葱地生长,让天空一片碧蓝"。
随着2008奥运会脚步的临近,邓亚萍的工作节奏紧张而有序。由于家住得离单位比较远,邓亚萍需要每天5点半起床,6点半离开家,因为她绝不允许自己迟到。除了任职于北京奥组委,邓亚萍现在还任职于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等重大体育组织,每年还要参加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和环境委员会的相关会议,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飞人"。同时,邓亚萍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每年都要参会并提出有具体建设性的提案。
虽然工作起来压力很大,但若让邓亚萍退出工作,享受悠闲,对她更是一种折磨。她说若没有工作可做,心里会有种失落感,仿佛找不到方向,迷惘而模糊,"等待工作也是一种煎熬,是在浪费时间"。事业以外,邓亚萍还有家庭,她还是一个幼小孩子的母亲。为了奥运会的工作,邓亚萍牺牲了很多本该属于家庭的时间。但是令她非常欣慰的是,还不到两岁的儿子林翰铭非常听话,让她省了很多心。仿佛小瀚铭已经能够理解北京奥运会对于妈妈的意义。在权衡工作与家庭的比重时,邓亚萍的语气很坚定,"我们都知道奥运会对于中国的深远意义,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真正参与、筹备工作其中,是我们人生的一大幸事。更不要说我从小从事体育,接触奥林匹克,这是一份不能割舍的感情。能够参与其中、做一点点工作,有些牺牲也是无怨无悔的。""我的生活准则就是尽量为别人带来快乐,为社会做点什么。生活离不开物质,但是在金钱和精神间我选择后者",邓亚萍表示,在北京奥运会的"非常时期"里,她的选择就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