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王励勤集训30天,课落下很多。回来后,班主任想照顾这个全校闻名的"冠军",主动提出不用补作业,成绩按"及格"算。王妈妈知道后,对王励勤说:"学习知识是为了自己今后的成长,你要打球考试双丰收。"于是,王励勤在姐姐的帮助下,利用晚上训练后的时间补上了作业,期末又考出了前5名的好成绩。
1990年,王励勤代表上海参加了在河南安阳举行的"首届全国少年乒乓球夏令营"。半决赛前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浇灭了篝火晚会,孩子们纷纷躲进大客车。王励勤坐在第一排,右手搭在车窗上,看雨看得津津有味……突然,身后山东队的小男孩怕雹子打进来,将车窗从后猛地一关,王励勤的右手拇指被重重撞了一下……那天晚上,被剧痛包围的王励勤一夜没睡,第二天指甲变黑脱落,整根拇指肿成胡萝卜样。沈教练看着心疼,决定放弃比赛,可王励勤不答应,稍做包扎后,坚持上场。鲜血顺着球拍,一滴滴滴落在乒乓桌四周……比赛结束后,国家队领导许绍发专门表扬了王励勤,并通过国家体委发文,允许王励勤破格参加第二年的比赛,一切费用由国家承担。
年仅12岁的王励勤,也成了当月《乒乓世界》杂志的新闻人物。直到儿子坐火车回到上海,前去迎接的王妈妈才得知此事,"我做娘的心疼得差点当场哭出来啊……"
王励勤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就非常节俭。沈教练带队到青岛比赛,启程返回时,王励勤带去的27元钱一分也没有花。出发前,沈教练让王励勤买点东西。王励勤给父亲买了瓶酒,为姐姐买了只发卡,为外婆和母亲买了盒点心。最后还留下3元钱,唯独没有给自己买东西。
从小到大,"内向"两字,似乎一直写在王励勤的脸上。他平时少言寡语,为人憨厚。小时候的王励勤,几乎从不向父母诉说心事,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一个人扛下。进入专业队后,也很少给家人打电话,关于他的消息,王妈妈居然也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才知道。
15岁生日一过,那年冬天,王励勤就只身一人去了北京,成了国家队的一名新兵。王妈妈说:"就在他离开家的时候,突然觉得儿子长大了。以后样样都要他自己来,每年也不能帮他过生日了。"
儿子在父母身边的这15年,也成了王妈妈最珍贵的记忆。再往后,是一届届世锦赛、奥运会,构成了王励勤一年年的生日记忆。同样也牵动着远方的母亲。在她珍藏的一个小本子上,清楚地记录着王励勤从小到大,某年、某月、某日、某地获得每一项冠军的过程。在她的记录中,黑色笔迹是比赛的获奖情况,而用红颜色记录的则一些政府嘉奖,这有点像小学生做好事之后获得的小红旗。
"笨小孩"的冠军血性
1992年8月,时任中国男子一队教练的李晓东带着爱徒王涛勇夺巴塞罗那奥运会冠军后,担任了国家青年集训队主教练。上任不久,李晓东在一次全国观摩赛中,发现上海队的王励勤显现出良好的的潜质,于是在第二年5月将年仅15岁的王励勤从上海队挑入国家青年集训队。
然而,进入人才济济的国青队,王励勤实力不突出,尤其是反手技术比较薄弱。一个多月后,一些技术特点鲜明的队员纷纷被国家队教练相中,王励勤却无人问津。
李晓东心中纳闷,专门找几个教练询问为什么不带王励勤。教练们有的嫌他个太高影响灵活性,有的觉得他打球缺乏灵气。王励勤看出自己不怎么受教练喜欢,球场内外都郁郁寡欢。
李晓东意识到:沉闷和缺少活力的个性会成为王励勤的桎梏,甚至就此毁了他。身为教练,李晓东想暗中观察王励勤一段时间。
一次,李晓光故意从国家队一队叫来王涛,让他和这些年轻球员过几招,每局让小队员5球。李晓东发现小队员都很兴奋,只有王励勤依然没有表情,忍不住问道:"敢和奥运冠军赛一局吗?"没想到王励勤语出惊人:"要比就0∶0好好比,让5分是对我们的不尊重!"李晓东拍着王励勤的背说:"这才有冠军的血性呀!"一周后,将王励勤招入自己的麾下。
在国家乒乓球队里这支平均身高1米70的队伍当中,1米86的王励勤显得格外醒目。右手横拍的王励勤有着和欧洲运动员相似的身高,这是中远台相持打法的优势。但在李晓东看来,有时优势换个角度看倒成了劣势。"你看他手长脚长,挥拍幅度很大。在我们打球中有对时间点的说法,但正是他的身体条件导致他经常对不上点。"李晓东笑道:"王励勤在学习新难度动作的时候,总比别人慢些,所以我常调侃他是个'笨小孩'。"
面对周围人的怀疑,王励勤更加沉默了,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训练当中,"成天就好像生在台子边上一样,王励勤就是练习很刻苦,大臂上肌健人有三根,他居然在比赛当中用力过猛,打折了一根,折了一根肌健很疼,就带着他各地求医,因为他这个比较难治,治疗的效果也不好,最后王励勤就说了今天我15分钟疼,我坚持,我练到20分钟,明天从20分钟练到25分钟,我就这么坚持练到2个半钟头或者3个钟头能顶下来。"李晓东滔滔不绝地谈起王励勤的刻苦奋斗精神。
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夕,王励勤在世界乒坛排名靠前,他积极投入夺取男单金牌的备战之中。然而,就在大赛前,队里突然决定由孔令辉、刘国梁、刘国正参加男单比赛,而王励勤只担纲男双比赛。消息传来,王励勤一时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