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节:吴文俊:生活在数学王国中(1)

推动中国科技进程的20人 作者:余玮


吴文俊

生活在数学王国中

吴文俊,著名数学家,国家科委攀登项目"机器证明及其应用"首席科学家,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79年至今历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国际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第一次在电话中听到不断传出的乐呵呵的声音,眼前仿佛就能显现出一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他就是整整82岁高龄的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吴老取得的学术成就令国人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令外国人刮目相看。吴老虽年逾八旬,早已是银发满头,但依然身体硬朗、步履矫健,思维敏捷,清晰善谈,让我们心里不禁道出一句"吴老不老"。

半个多世纪的数学之路

2001年2月19日,是一个喜庆的、值得回忆的日子。在灯光璀璨、鲜花烂漫、万人聚集的人民大会堂里,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吴文俊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并获得500万元的高额奖金。当我们再询问吴老当时的心情时,吴老乐了,"当然高兴"。顿了一下,他接着说:"一方面感到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责任重大。"吴老重重地说了后面四个字。一份最高荣誉的证书,一笔高额奖金,表示了党、国家和人民在新时期对科技创新工作和杰出科技人才的重视、感激和尊敬,使受奖者也深感鼓舞与振奋。

获奖,对数学大师吴文俊来说已是家常便饭。50多年来,吴老夫人替他收藏着全部的荣誉证书。每一个尘封的证书都熠熠发光,灼人眼目。早在1956年,37岁的吴文俊获得的第一个大奖便是"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奖金为一万元人民币。当时的获奖者还有华罗庚、钱学森,回忆起过去吴老尤为兴奋,"高兴,我的工作受到了认可,就很高兴"。在获奖后的第二年,他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吴文俊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在他尚未踏入大学之前,数学成绩就一直很好,但对数学并无偏爱。

2001年3月19日晚上,吴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兴趣很杂。在大学二年级之前,最有兴趣的是物理课,我对物理始终有兴趣。但是到了二年级就差了,这跟抗战有关。我所在的那个学校从郊区搬到租界里面,那里就杂乱无章了。这有影响,如果不是这样,我可能后来对数学不会再有兴趣,这与客观原因有关。""真正感兴趣,预备当数学家,那是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跟老师有关,有一个老师讲的课特别吸引我,那就是我的武老师,改变了我对数学的看法,我就上了道。后来陈省身老师将我引上了拓扑学研究的正途。"陈省身老师为美籍华裔数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吴文俊以自己的天才和功力很快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可是一直到现在我对物理的兴趣高于对数学的兴趣。"吴老如是说,且不免有些遗憾,"我现在不懂物理了,要不是我年纪大了,我还要学学物理"。谈起数学研究,他说:"搞数学当然是很艰苦的,要说我为什么永不放弃,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毕竟爱数学,为了给中国的数学在世界上争口气。"

1946年,吴文俊曾赴法国STRASSBOURG大学学习,先后在斯特拉斯堡、巴黎、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进行数学研究。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谈到外国的这段学习经历,他深有感触,"法国数学水平是全世界一流的,在老师和同学的熏陶下,体会与国内不一样,在学术上给我很大的影响"。我们就顺便提到了外语交流有无障碍时,吴老说:"国外出访时,生活用语简单,就那么几句;而我主要与老师、同学打交道,大多讲数学方面的事情,在语言方面那就更简单了,用不着人翻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