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节: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1)

心态的能量 作者:中原


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

人的技能和才华需要内在素质支持,才能发挥得更好。那么,区分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呢?

古时候,庖丁替文慧君宰牛,他操作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和节奏,就像音乐一样美妙。

文慧君惊叹道:“啊!真是妙极了!你的技术怎么会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刚开始学宰牛时,看到的是一头整个的牛;三年后,我所能看到的就是牛的各个器官了;现在,我根据心神去用刀,不需要用眼睛看,行动跟精神合二为一。我宰牛按照牛身上的纹理脉络用刀,刀在骨头的缝隙间行走,宽宽绰绰,游刃有余。普通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好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而我这把刀虽然已经用了十九年了,依然锋利无比。”

庖丁对牛骨骼和肉的区分达到如此高超的境界,所有才会游刃有余。而我们在对自己的心态进行区分的时候,同样需要“道”。要怎样才能达到庖丁的境界呢?

下面的四点,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区分之“道”:

一、区分事实、真相和演绎

我们审视自己的心态的时候,常常不够客观,容易给自己找借口。这时候,要辨别出什么是真相,什么是借口,就要学会区分事实、演绎和真相。

这当然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工作。事实上,我们在讲全方位外部洞察的时候也说过,即便一个人努力地去做到中立、客观,也永远不要指望这个人能够100%的中立、客观,因为人的感受和所说的话永远都是主观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这一点是我们首先必须认清的辩证法。

如果我们想要很好地做出区分,就需要中立、中立、再中立!客观、客观、再客观!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真相?什么是演绎?我们先来看看大圣人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一位学生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脏东西捞了起来,同时想把煮的粥倒掉。但这时候,他忽然想到,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但是这些粥已经脏了,也没办法给别人吃,他就拿起勺子自己把弄脏的粥吃了。

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吃,便教训了这位负责煮饭的同学。后来经过调查,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一定真实啊!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上面的故事里,学生吃粥是孔子看到的“事实”。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事实,也更不等于真相。

孔子觉得这个学生“偷吃”——是根据他所看见的“事实”做出的演绎。

但是这是真相吗?真相背后,我们看到这位学生真实的心态又是什么呢?

真相是,这个学生不是在偷吃,而是在吃已经弄脏的粮食。而支撑他做出这样行为的心态是,他觉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粮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