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智”造的非典型尝试(5)

创业在微软:微软亚洲工程院成长启示 作者:许凤婷


外界或许难以理解,像工程院这样的机构,聚集了国内顶尖的软件人才,又背靠微软的资源,要做几款针对本地市场的产品还不是小儿科的事?

可事实上,雄厚的“靠山”,有时候反而会成为一种制约。

因为,在跨国公司中,分布在全球的每一个机构都不得不与总部制定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在这些庞大的、运转良好的跨国“机器”中,每个机构都只是一个制作精良的部件;而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只是一颗“螺丝钉”——靠近看,每一颗“螺丝钉”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但从远处看,他们又显得那么渺小和默默无闻。

“在软件工程,甚至在更多不同的领域,要做出更大的影响力,不可能只靠一群‘明星’,它必然是由一群人和多年的积累换来的。在工程院,每一颗‘螺丝钉’都是闪亮的、好样的!”张宏江曾这样谈到。目前国内IT业界生机勃勃,但人心浮躁。面对这样的环境,他有喜有忧。

要做出商业影响力,对张宏江和他的团队而言,并不比攻克几个大项目容易。面对本土逐渐强大起来的竞争对手,既要和他们抢夺人才,又要在市场上有所作为,创业时的激情更多地被现在的理性所替代——他们开始寻觅新的路径。

张宏江认为,从2007年开始,工程院逐步进入“2。0”时代:“‘2。0’经过三层历练:第一层是信任,这一点我们从一开始就完全凭着自己的打拼建立起来了;第二层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项目;第三层是我们帮助业务部门推动销售。但是,当你只强调第三层而没有做好第二层,就会连第一层功力都一起丧失。”

2008年3月,数十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在张亚勤的率领下,进驻微软美国总部——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这里举办“中国商务交流日”(China Business Day)。

张亚勤试图通过这种“推送上门”的方式,让他的团队和总部的员工近距离地交流。总部的员工可以听中国同事讲中国IT业的发展、讲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讲中国研发集团取得的成果及经验、讲合作伙伴的实力,同样,中国员工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美国同事的认同、理解和更多的支持,而不论是在经验上还是在项目上,合作伙伴们也希望借此“推销”自己。

或许是有了此前的铺垫,在与总部接轨这件事情上,工程院的同事们隐约找到了感觉。

“反向创新!”在中国“创业”六年后,工程院为了自己的未来不断地摸索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