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日本找到了学习的蓝图(1)

李鸿章:甲午之殇 作者:陈斌


日本明治新政之后,开放性的眼光看向整个世界。在1862年“千岁丸”访问中国之后,1871年12月23日,急于脱亚入欧的明治政府为了“求知识于世界”“派遣才智卓越精通外语且通晓我国内事务者,前往欧洲诸国及美国调查交际实况,条约缔结及诸税务所规则”等,派出了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正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等为副使的规模庞大的政府代表团,访问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等15个国家,历时一年零十个月,耗费100万日元(占明治政府1872年财政总收入的2%以上)。如何富国强兵,如何脱亚入欧,避免他的近邻中国遭受列强欺辱掠夺的命运,甚至进而也进入世界列强的队列,转而成为“东亚”的霸主去掠夺财富,这是当时日本迫切想要找到的答案。岩仓使节团的出访,一开始就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

岩仓使节团的出访任务,在《派遣特命全权大使事由书》中,说得很清楚:

一是“借政体更新”,向各国政府“修聘问之礼”;

二是为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希望”,以便“依据万国公法”“修改过去条约,制定独立不羁之体制”;

三是“视察欧亚各洲最开化昌盛之国体与各种法律规章等是否合于实际事务之处理,探求公法中适应学良法、调查施之于我国国民之方略”。

岩仓使节团首先在美国碰了钉子。

虽然伊藤博文自诩日本是个初升的太阳,不久即可高悬太空,光披万国,但此时的日本还根本不在美国人的眼里。在与美国总统格兰特及其他美国高级官员会谈后,岩仓使节团的成员都清醒了过来。强大的美国无意放弃它已取得的权益,在日本自身并没有实力说话的情况下,取消欧美在日不平等特权是无法办到的。“彼之所欲尽取之,我之所欲一而未得”。修改条约的任务不可能完成,岩仓使节团很快采取灵活的态度,将出访任务的重心放在了考察各国国情上。

岩仓使节团成员后平川佑弘在日记中以文学家的笔法细致记载了他们忙碌而认真的考察工作:“火车一到,我们就把行李卸在旅馆,一天的忙碌开始了。白天我们不停地从一地转向另一地,观看会去原木表皮的机器和轰鸣的蒸汽机车。我们站在机器呛人的气息中,周围烟雾蒸腾,身上落满了煤灰和尘土,黄昏时分我们回到旅馆,几乎还没来得及脱掉脏衣服,晚宴时间到了。我们不得不克服倦意,保持应有的威仪。等我们最终就寝时,天色已经微亮……很快陪同人员就会来到,带我回去参观兵工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