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鬼子六”终于还是被嫂子治了(4)

重读晚清六十年 作者:端木赐香


慈禧乃是好女不吃眼前亏的主儿,一看风向不对,赶紧退步。于四月十四(5月8日)召见了奕訢,恭亲王伏地痛哭。

可怜的鬼子六,枉自聪明能干,却因心机不够而处处受人委屈:父亲在位,自己争皇位争不过四哥;四哥在位时,自己大部分时间在家恭着做闲王;叔嫂同治时,嫂嫂玩自己玩得跟猫戏鼠似的!

慈禧以同治帝的名义下达谕旨,说恭亲王伏地痛哭,无地自容,经批评教育,认罪态度较好,所以着“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但免去他议政王头衔,“以示裁抑”。小寡妇这么一裁,后果很严重:

第一,把老六的锐气裁去不少!老六的特色就是腹有才华气自高,但四哥与四嫂就是不让他骄傲,就是让他恭着。

现在,他也明白了,本事再大,功劳再大,领导面前也得装孙子。所以此后开始注重传统的礼制,凡事以“礼”和“臣道”为先。同治四年(1865年)咸丰帝奉安定陵,奕訢襄办有功,两宫太后欲嘉奖之,奕訢说什么也不接受。慈禧将奕訢交宗人府议叙,宗人府给出的政审评语是这样的:“惟恭亲王谊属宗藩,首参机务,近来事务巨细,愈加寅畏小心,深自敛抑。”之后,老六进一步自敛,面奏两宫太后,请求收回对其长女固伦公主的成命,两个寡嫂同意了,改封其长女为荣寿公主。可怜的老六,吃过的东西开始往外吐了。

第二,老六变得谦虚,如果仅是他个人及家庭的事,也就罢了。问题是他这么一谦虚,直接影响的是国事。他比之前更为瞻前顾后了,大清帝国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锋头渐减。所谓的中兴与崛起,就更是水中月雾中花了。

事实上,就在嫂嫂玩弄小叔子的这一年,清朝镇压太平天国的首功之臣曾国藩与心腹幕僚赵烈文之间却有这么一番谈话:

曾国藩:“京中来人所言,都城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也裸身无裤,民穷财尽,恐有异。奈何?”

赵烈文:“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德素重,风气未开,或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我估计,异日之祸,必先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国藩:“然则南迁乎?”

赵烈文:“恐则陆沉,未能像东晋、南宋一样偏安江南。”

从同治四年(1865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果然不出50年!赵烈文真神人也!

还是那句话,大清这种体制,导致真正的人才永远在民间!奕訢算是爱新觉罗家最有才的了,却被一个有权的嫂嫂玩成这样,这家的江山不玩完,天理何在?

当然,禀性难改,江山难移,奕訢虽然老实了一些,但毕竟禀性使然,偶而还会给嫂嫂使坏的。

之一:同治八年(1869年)与慈安太后、同治帝合伙把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安德海给干掉了。慈禧很不高兴!

之二:同治十二年(1873年),亲政后的同治准备给太后重修圆明园,奕訢开始时支持,最后不支持;表面上支持,实质上不支持。也让慈禧不高兴。

之三:光绪六年(1880年),慈禧派太监给自己娘家送东西,因事先敬事房没有向守门护军传旨,太监被护军阻拦,太监不服,双方殴打。太后偏听太监诬陷守门护军的一面之词,欲廷仗护军,置其死。奕訢率领全体枢臣“力争不奉诏”,说廷仗乃前朝虐政,不可效法。引得太后大不高兴,大声质问:“你事事与我为难,你到底算什么人?”奕訢毫不示弱,昂然道:“臣是宣宗(道光帝)第六子。”太后说:“我革了你的爵!”奕訢回答:“你能革臣的爵,却革不了臣的皇子。”奕訢等人的抗辩,终使护军从轻发落。慈禧太后更不高兴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