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阳光·杨澜:优质女人宠辱不惊(2)

女性主宰的世界:最有权力的中国女人 作者:穿裤子的云


给自己压力

从一千多人中脱颖而出,杨澜可以说是个幸运儿。1990年,她开始担任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主持人,并于1994年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在短短的时间她就做出了让人艳羡的成绩,事业上可谓得心应手,顺风顺水。但就在杨澜的事业处于顶峰时,她却选择了离开央视。

在提到自己当年离开央视的原因时,杨澜击破各种猜测,给出了让人吃惊的答案——因为一种对自己未来的恐惧感。“有一年春节晚会,共有6名主持人,多遍彩排之后,有一位主持的大姐,导演组突然决定不用她了,但却没人去通知她。晚会当天,那位大姐兴冲冲地拿着礼服到化妆间,化妆师说没她的名字,结果那位大姐黯然神伤地走了。我当时坐在一旁,那一刻我似乎看到自己的未来就是这样。我当时心想,今天,如果没有机遇和环境的平台,有多少成功算是你努力的结果?选择离开是因为恐惧,因为命运不在自己的掌握中。从那一刻起,我就觉得自己首先得站稳脚跟,不要沉迷在鲜花和掌声中,去寻找成长,去读书。我的一些成长并不是精心安排的,只是跟随心里最真切的声音。年轻的时候不去搏一搏,什么时候还有机会?”

就这样,杨澜辞去了央视的工作并在泰国著名的华裔资本家、正大集团的总裁谢国民先生的资助下,去了美国留学。

杨澜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国际传媒专业。远在美国的杨澜,就像那个年代很多留学生一样,在异国他乡的生活过得比想象中还要艰苦,但这一切并没有让坚强的杨澜退缩。有一次,杨澜写论文写到半夜两点钟,好不容易敲完了,没有来得及存盘,电脑就死机了。杨澜当时就哭了,觉得第二天肯定交不了了。宿舍周围很安静,除了自己的哭声,只有宿舍管道里的老鼠在爬来爬去。但最后,她还是擦干眼泪,又重新开始,终于把论文完成了。谈起这段生活,杨澜说:“有些人遇到的苦难可能比别人多一点儿,但我遇到的困难并不比别人少,因为没有一件事是轻而易举的,需要经历的磨难委屈,一样儿也少不了。”虽然如此,但这段生活给杨澜带来的收获要远远比磨难多。

在美国留学的三年间,杨澜的视野开阔了许多,更亲身接触到了许多成功的传媒人和先进的传媒理念。她利用业余时间,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杨澜视线》——一个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专题节目,这是杨澜第一次以独立的眼光看世界。她同时担当策划、制片、撰稿和主持的角色,实现了自己从最底层打好自己坚实人生基础的想法。40集的《杨澜视线》发行到国内52个省、市电视台,杨澜借此实现了从娱乐节目主持人向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

杨澜当初的选择终于让自己又一次在人生的阶梯上攀登了一步。1997年,杨澜学成回国。读书归来,杨澜成熟了。回国后,杨澜就加入了当时刚刚成立的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再一次拿起了话筒。当杨澜再一次走进观众的视线时,人们发现那个当初略显青涩的女大学生变得谈吐更加自如,视野更加开阔了。在凤凰卫视工作的两年,在杨澜的职业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她不仅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和资本,也同时预留了未来的发展空间。1998年1月,《杨澜工作室》正式开播。当时因为人手问题,所有的工作杨澜都自己一手扛起,自己做选题,自己负责预算,组里所有的柴米油盐,她都必须精打细算。这种经济上的拮据和人员的限制,对杨澜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使她知道如何在最低的经费条件下,把节目尽量完成到什么程度。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杨澜一共采访了120多位名人。其中包括澳门特首何厚铧、金融巨头乔治?索罗斯、著名学者季羡林、著名华语作家李敖、查良镛以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等。他们都是时代顶尖人物,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不仅给杨澜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也构成了杨澜未来职业发展的一部分,在与这些大人物的交流过程中,杨澜更是在精神上获益匪浅。同时,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嘉宾交流,杨澜也获得了极为丰富的信息量。两年后,杨澜有了质的变化。她拥有了世界级的知名度、多年的传媒工作经验,以及重量级的名人关系资源,对于她而言,进军商界所欠缺的显然只是资金而已。

杨澜在美国念书时,遇到了丈夫吴征。与吴征的结合让杨澜在以后的事业和生活中多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助手和伴侣。

1999年辞去了凤凰卫视的工作后,在丈夫吴征的协助下,杨澜于2000年动用约3500万元的资金,与友利电讯主席高振顺联手收购了良记的控股权,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并成功地借壳上市,杨澜出任主席。这次杨澜准备打造一个名为阳光文化的传媒帝国。

杨澜的每一次转身都让人备感惊奇,而这一次,她开始由传媒界转向商界,人们再一次在这个日渐智慧的女性身上看到了巨大的能量,对她更是充满了极大期待。她还会有多少成功?她还能制造多少个惊人之举?但在面对所有的质疑时,杨澜却坦然地说,投身商界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媒体理念罢了。

杨澜有了自己的事业,她站在阳光卫视的前面为自己的公司做起了第一代言人。就这样,她从一个做传媒出来的人变成了一个传媒名人。对传媒资源运用得驾轻就熟,使得她的阳光卫视一出生就有了许多优势。虽然其间经历了很多波折,甚至是失败,但杨澜面对这些都一如既往地显示出她的乐观和自信。一直不言败的她在复杂的商业世界摸爬滚打,努力地寻求着自己的梦想。2003年,阳光文化完成全面战略转型,将业务方向锁定重点发展文化、教育产业,现和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合作,制作《杨澜视线》《杨澜访谈录》《天下女人》等节目。

杨澜无疑是成功的。但在提及她的事业中,成功后的欢乐和失败后的痛苦时,杨澜体会至深:“顺利与成功不是一回事。幸运的是每做一件大的事最后都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比如去美国读书,然后再从凤凰出来做阳光卫视,这些都是很大的跳跃。但在跳的时候都很不顺,现在回头看是成功的,并不证明我跳的时候没有痛苦。为什么要改变一个环境,是觉得自己的某些东西没有得到发挥,没有得到发挥肯定会痛苦。因此,每一次要改变的环境肯定是与周围不和谐的东西已经达到极限,所以每一次选择的过程都很痛苦。”

她坦言道:“人一辈子总是要做一点自己的事,有的时候可以拉开很长的时间做,有的时间你只能强度很大地做很多的事。这是你自己无法选择的,如果机会来了,你没有把握住它,懒懒散散,那么过去就过去了,年轻时该拼一下就要拼一下。”

这就是有梦的杨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