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维亚康姆·李亦非:智慧让她如此美丽(1)

女性主宰的世界:最有权力的中国女人 作者:穿裤子的云


从一个少年武术明星、电影演员到外语学院第一个踏出国门的学子,从联合国亚洲节目主播、美国博雅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再到MTV音乐电视频道(维亚康姆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最终跃上《财富》杂志封面,对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刷新和变化,她都以婴儿般的欣喜去拥抱,她相信只要用天真的嗓音大声呼喊,天空便一定会回应三声。她拥有心目中堪称完美的丈夫和两个孩子,更重要的是她拥有强者的信心和激情。这个美丽女人就是李亦非。

武术少女

李亦非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生活在一个学养极高的家庭。姥爷毕业于清华大学国政系,母亲是数学老师,父亲是天体物理学家,家里充满了知识与快乐。李亦非的少年时代无忧无虑。每当想起那段时光,李亦非都禁不住地慨叹,那段日子是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那时,男孩的游戏是打弹弓、拍烟盒,光着膀子去游泳,女孩则“打拐子”,疯玩橡皮筋。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孩子们的各色想法让周围的一切都成为自己的玩具。女孩子们在猪蹄骨头上涂上红、绿色自制成“拐”,扔在地上花花绿绿一大堆。李亦非家楼下有个练功用的大垫子,那时她们就天天在那儿弯腰、劈叉,比胆大。

“文革”时期,大院内的生活异常诡异但又非常安静,冷不防会听到有人跳楼自杀,就是一桩惊起波涛大浪的大事了。于是一大批人围过去,恐怖的场景给一些天真少年的心里留下了小小的阴影。有一次,李亦非夜半醒来听见妈妈哭,她非常不解,长大后才知道姥姥、姥爷在“文革”中被打死,尸骨无存。上一代人经历的遭遇和痛苦幸好没有给李亦非的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她乐观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一双闪动的眼睛看着周围的一切。正如她的父亲给她起的名字一样——亦非,取自六祖慧能的禅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意喻“似是而非,亦是亦非”。

李亦非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里浓厚的知识氛围熏陶着她,使她一生受用。父亲从小给她讲宇宙的故事、地球的起源……李亦非对世间万事万物的好奇心也从那个时候渐渐萌生。那时,她家有一个小黑板,吃饭时妈妈会把数学题放上去,还有古诗词、对联、各种人生格言。饭桌是古今中外名人的荟萃之地,一家人一起聊《九三年》《笑面人》《牛虻》等书,他们也从不阻止李亦非看所谓的“禁书”。20世纪70年代那些武侠小说,都是用报纸一张张粘起来偷运到北京的,李亦非看完梁羽生看金庸,只要得到一本,她就整夜不睡,一本本地接着看。

李亦非在北京中关村一小上学,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幸运地成为了一名业余运动员。在20世纪70年代搞文艺和体育是一种风尚,也是较好的出路。有一天,学校让上千学生站在操场上,老师手指连点:你、你、你……李亦非就走到100多人的队伍中,然后做马步、弓步、弯腰、踢腿等动作后,老师又挑出了30人送往北体培训一个多月,最后筛选出包括李亦非在内的11人。开始李亦非仅仅是觉得好玩,因此她并不努力,经常成为板凳队员,练到第四年,她突然觉得进入了状态,就这样开始进入优秀队员的行列,1997年李亦非获得全国武术比赛青少年组武当剑冠军。

此后,她又幸运地参加了中国第一部武侠片《神秘的大佛》的演出,后来又拍了《火烧圆明园》等电影。小小年纪的她,练武术、拍电影,游历了中国许多名山大川,在很多人眼中,李亦非很可能就此走上运动员之路,然后过着每个月领45元人民币的生活,或者干脆当个演员。

但在李亦非的眼里,练武术、拍电影都是纯属偶?的事,而接着考外交学院、出国深造、到联合国工作,直到进入博雅、维亚康姆公司,一路走来才是随心所向。

中学时,李亦非所读的外语学校要直接升级为第三外国语学院,全体同学可以直升而不用高考,也不准高考。可李亦非想成为女大使,并不相信学校的师资力量,坚决要求高考。于是,李亦非便和班上另外三个同学冒着考不上其他大学而被本校拒收的风险,互相鼓励,坚持拼搏,直到离高考还有35天,她才顺利地拿到当年高考的准考证。李亦非以七天一门功课的速度完成复习,在高校录取率仅为4%的情况下,如愿考上了外交学院,其余两个同学也考上了北大,开了外语学校学生参加高考的先例。

念大一时,在梦想的驱使下,李亦非想到了去联合国工作。要实现这个愿望,就必须先走出去。大二那年她便准备自费留学,尽管学校认为不可能,李亦非还是坚持学习,最后以640多分的托福成绩申请到了奖学金。虽然学院是五年制,但读完大四,学院就认可了她的毕业资格,1985年,李亦非成为全校第一个踏出国门的人。

李亦非很清楚,所有这些超乎常规的努力,都是因为她认为别人不能替自己说“NO”,只要世界没有说“NO”,都有机会争取。

去美国时,离开父母和亲人,李亦非在航班上号啕大哭一直到飞机落地。当时她身上只有50美金,还有两只比她还大的箱子,但李亦非心里恐惧的却是这辈子难得再见父母了。到达美国时正好是半夜3点,李亦非在牛仔酒吧坐了一晚,在那里,她告诫自己,自己是为了理想而来,从此以后每一个挑战都必须把它当作快乐。

1987年,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贝勒大学毕业后,李亦非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进入了联合国总部工作。在联合国全球招募的40人中,李亦非是唯一的中国人,先在联合国裁军署,后来又如愿进入了公共信息部,负责制作电视广播节目《联合国呼唤亚洲》并担任主播。三年后,她被纽约市专业律师事务所招到麾下,负责开展中国业务,并为中国客户参与最惠国待遇和贸易政策奔走游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