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节:中原乱(41)

北宋王朝衰亡史鉴:中原乱 作者:丁牧


然而具体做何处置尚在考虑,吴敏的说情帖子已经送到了亲征行营司。

原来常贵乾的父亲,是一位致仕还乡的老臣,这位老臣在位时,对吴敏曾多有关照。这一层关系,徐吉是知道的。李纲愤然离去后,徐吉的脑筋转了一番,觉得这时候只有吴敏还能在李纲面前说得上话,便赶紧派人将此事禀告了吴敏。吴敏感怀常父的知遇之恩,对常贵乾不能坐视不救,就连夜修书一封,请他看在常贵乾曾数次立下战功的份上,对其予以从轻发落。

李纲看了帖子,心头不悦。他心想动辄有人掣肘,我这个亲征行营使还怎么干?不过,碍着与吴敏的交情,他还是减轻了对常贵乾的处罚力度。他原拟按战时条例,将常贵乾杖责五十革职充军,现在改为了只责打二十军棍,暂时降职为军使,仍留军前效力。徐吉企图隐瞒常贵乾擅离军营实情,本来亦应给予相应的处罚,李纲考虑到他是个具有实战经验的战将,在弟兄们中间也有一定的威信,将其一起撤掉会引起其属下将士的反感,造成军心波动,便未对其进行连带处罚,但也没让他代理统制职务,而是另外调来一名唤作何庆言的将领,到这支部队担任了主将。

尽管对常贵乾已属从轻发落,李纲心知这并不符合吴敏说情的本意。吴敏的本意,显然是想让李纲保留常贵乾的统制官职。这是李纲无法接受的。如果这次对常贵乾不痛不痒地训斥两句就算完事,他将来还能再处罚哪个?他再颁布什么军令,不就形同废纸一张了么?事关大局,事关全军,这个先例绝不可开。

为了避免造成误会,李纲不顾夜深,带着甘云亲自登门向吴敏做了诚恳的解释。吴敏表面上表现得很客气很泰然,他轻描淡写地说,他不过是看在与常父旧交的份上,不能不出面为常贵乾说几句话,伯纪兄不必为难,该怎么办怎么办就是。对于伯纪兄秉公执法的精神,他是只有钦佩,别无他言。

吴敏这样一说,李纲那郑重其事的解释便都变成了废话。从吴敏的言语里,李纲分明能听出隐含其中的不快和讥讽,但他也无话可说,再说也是越描越黑,只得怏怏告辞。

在返回行营司的路上,李纲心里别扭得要命,胸口就像被堵上了一团烂棉花。这事是怎么搞的?怎么弄来弄去,倒像是我李纲做了什么对不起人的事似的?这可真是奇了怪了!他憋闷得差点没在空旷的街道上放声大喊一嗓子,我到底是哪一点做错了?呵?哪一点?

3

麻烦事这才算是刚开了个头,更多的麻烦还在后面。

处理完常贵乾事件,李纲回去只睡了两个来时辰,天就蒙蒙亮了。李纲很想再接着睡一会儿,可是不行,手头上的公务堆积如山,件件都耽搁不得。今天一早有个行营司与开封府的协调办公会,他下令任何人不得迟到,他本人当然得以身作则。他抵御着浓重的睡意起了床,用冷水洗了一把脸,简单地用过早餐,便带着甘云出了行营司。

在李纲赶赴开封府衙门的路上,就又碰上了一件麻烦事。这件事闹腾得可比常贵乾事件动静大,若非李纲处理得及时,险些就在城区里酿成了一场骚乱。

其事源起于募兵。

由于守城部队兵员不足,李纲奏请了在京畿州县紧急募兵。他提出,无论畿甸保甲州县民兵,乃至逃亡军人前科罪犯等等,凡体格强壮非少非老者,均在可募之列。所募兵员,除择优补充禁军编制外,还可组成民间义勇,作为守城的机动队和预备队。赵桓准奏,下旨责成开封府协同行营司办理此事。

紧急募兵的告示在初四的下午便贴满了城里的大街小巷,各厢区也即刻设立了募兵站。可是告示贴出后,报名应征者并不踊跃。开封府的官员们感到,光这样坐等恐怕募不到几个鸟人,让那些愚民自愿前来报国是没谱的事,为避免被上司斥责办事不利,他们便商量出了个主动出击的办法。所谓主动出击,就是由衙门派出吏员挨家挨户去进行摊派,凡家有适龄丁壮者两丁抽一。这个办法经府尹聂昌首肯,也未知会李纲,便立竿见影地施行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