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节:中原乱(46)

北宋王朝衰亡史鉴:中原乱 作者:丁牧


但是危国祥却牢记着这事。他把李纲对他的当众训斥,视为了一桩奇耻大辱。他对李纲的怨恨,在唯唯喏喏地接受训斥的时候,就在心底深深地扎下了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在心里发狠道,骑驴看唱本,咱们走着瞧。

巧儿被送入赵佶的房间时,赵佶一眼看去,便觉比较称心。巧儿生得削肩细腰,丰乳肥臀,正是赵佶喜欢的那种体形。她那一张红扑扑的鹅蛋脸上未施脂粉,却是生就的眉黛烟青,唇点樱红,在烛光的映照下,别有一番天然韵味,令赵佶怜意顿生。

1

这几天张邦昌也很忙,他忙的是另外一些事。

正月初四早晨太宰白时中的被罢官,标志着赵桓的态度无可挽回地倒向了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经过几个回合拉锯式的较量,居然在赵桓断然决定率中宫撤离汴京的前夕,被李纲只身扭转了乾坤,这让张邦昌非常遗憾,也非常窝火。

本来,他与白时中李邦彦同为主张弃城避敌的首要分子,当时幸亏他脑筋转得快,才没遭到被连带罢黜的噩运。而且由于白时中被罢官,他与李邦彦竟意外地依次递升了一级,可算是因祸得福了。张邦昌由此深感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些俗语,的确是至理名言。白时中倒霉就倒在他太迂腐太自傲,见风使舵委曲求全的悟性太差。

但是,虽是在祥曦殿前做了妥协,张邦昌在心里对李纲的强硬对敌政策并未稍有认同。他还是认为敌强我弱这个事实,是不能闭着眼睛不承认的。以汴京之军力守城,或许可坚持一时,但很难击退金军。如果打来打去顶不住,恐怕还得求议和。而朝廷困于危城之中,就要比置身于外被动得多了。可惜这个道理暂时无法再向赵桓奏谏,只能视形势发展状况再说。

希望形势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这在张邦昌心里又十分矛盾。汴京保卫战打得好,就证明了李纲的主张是正确的;而汴京保卫战一败涂地,朝廷和他张邦昌的身家性命便凶多吉少。无论如何,都对他不利。因此虽然晋升成了少宰,此刻充溢在张邦昌胸间的,并不是志得意满,却倒是压抑郁闷。

让张邦昌感到压抑郁闷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些天来,他这个少宰基本上成了个徒有其名的摆设。

作为统辖六部的朝廷的一品大员,本应是掌控万事。尤其是在此非常时期,更应是个席不暇暖的角色。然而赵桓设立了一个什么亲征行营司,又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司使,朝廷的军政大权就一古脑地落到了李纲手里。亲征行营司可以直接与枢密院或开封府商讨制定各种法令,亦可不经请示李邦彦张邦昌而向各部司下达各种指令,这实际上便等于是把号称朝廷最高行政机构的东府给架空了。

自然,如果李邦彦张邦昌愿意积极参与备战守城工作,会有许多事情可做,也会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政见相左,他们是不可能捐弃嫌隙与李纲合作的。秉性耿直的李纲更不会主动去招呼他们。因此李邦彦和他张邦昌被不冷不热地晾在一边,便在所难免了。

张邦昌心知这不过是暂时现象,一俟战事平息戒严解除亲征行营司撤销,一切便会回归正常秩序,到那时说一不二号令群臣的依旧是三省。但即便是暂时现象,被晾在一边眼睁睁地看着李纲在那里上窜下跳呼风唤雨颐指气使,张邦昌心里依然很不舒服。可不舒服也只能权且忍着。他没有别的办法,便索性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对备战之事概不过问,任凭着李纲去折腾。

军政大事不操心,正好得空操心一下自己的事。这一操心张邦昌才发现,需要做的事还真不少。

前几日他在思想上主要立足于走,留守汴京的准备相当不足。现在守城大计已定,必须抓紧弥补。原来打算带走的金银珠宝,要重新坚壁起来。后院假山下面那个可容数十人坐卧的大暗室的通风设备,需要进行维修。万一兵败城破,一家男女的性命,就全靠它的庇护了。还有,食品也要抓紧采购储备,金军一旦围了城,汴京内外的物资交流必然要被切断,到那时物价肯定飞涨不说,只怕是就算拿着大锭的金银,也买不到什么东西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