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支撑谦虚,谦虚升华自信
既不能因为过于自信而跌入自负的深渊,也不能因为过分地自省而加入自卑者的行列。在自信和自省这组对立统一的逻辑概念之间,需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李开复语录
“怎样成为21世纪的人才?首要条件是自信中不失谦虚,谦虚中不失自信。”这是李开复与大学生们分享的成长领悟之一。他认为自信和谦虚不是矛盾体,而是统一体,一个既自信又懂得谦虚的年轻人,才是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自信、谦虚是年轻人的首选品质。
考试结束后,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分数。爸爸对孩子说:“考得好吗?题做完了吗?你估计能考多少分啊?”他还说:“做人要自信啊,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你也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你要坚信你会考得好的。”
妈妈却说:“做人要谦虚、低调,像竹子一样虚心,只有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才能不断进步。即使你这次考得不错,你也要虚心和别人研究讨论错题。”
孩子感到很不解,问:“我到底是该走自信张扬的人生之路,还是该做谦虚低调的自我,自信与谦虚是否矛盾呢?”
对此,李开复表示,自信与谦虚并不矛盾,是可以紧密结合的。真正的自信,是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能力充分相信;真正的谦虚是指不自满,愿意接受批评,虚心听取意见,主动向人请教。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们往往虚怀若谷,谦虚好学,又不失自信。
每个年轻人都可以做到自信谦虚,在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决心完成某些事情的同时,虚心学习和吸取一切完成自己目标所需要的意见、建议、知识、技巧、力量,才能使自信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这个基础上的谦虚才称之为是真正的谦虚。
生活中,有些年轻人经常表现出很像谦虚的样子,但要细究的话,其实算不上谦虚,谦虚是需要自信和底气作支撑的。一个胸无大志的人,如果诚恳地说:“我这人没有什么能力。”这其实不是谦虚,而是坦诚。一个毫无才学的人,如果认真地说:“我这人什么都不懂。”这也不叫谦虚,只能叫实在。这两种人即使有自信,其自信也不是源于实力,而是源于无自知之明。没有自信支撑的“谦虚”,那不叫谦虚,而叫心虚。
谦虚不失自信,因为自信是谦虚的支撑;自信不失谦虚,因为谦虚能升华自信,提升个人的影响力和魅力。那些有影响力、受人欢迎的人,他们通常都是“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的人”。
同学悄悄告诉小林:“虽然学生会主席竞选结果还没对外公布,但我看到了结果,你成功当选了学生会主席。”
“哦,是吗,谢谢你告诉我。”小林会心地笑了,被认可确实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过一会儿,又有一个同学神秘兮兮地跑过来对小林说:“二十多人的竞选,你获胜了,而且还得了全票。”
“是的,我早预料到了。不过,我没想到的是我会得到全票。”小林笑着说。
同学睁大眼睛说:“啊?你好像不谦虚呀?”
小林带着疑惑的眼神问他:“难道你认为我当之有愧吗?”
同学忙说:“那倒不是,说实话,你竞选时的表现是最好的。”
“这就对了,所以我没必要谦虚地说'我不行'。作为一名担任学校干部多年的学生,连这点自信都没有,那还竞选什么?怎么让人相信我能做好工作呢?”说完,小林和同学相视而笑。
随后,小林对同学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觉得那是我应得的,我参与了整个二十几个人比赛的全过程,我真的表现得让人眼前一亮,这是大家公认的。
“当我站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谈时,我看到大家的目光炯炯有神。当我把学生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的解决之道介绍给大家时,我看到大家在频频点头;当我结束竞选演讲时,大家给了我雷呜般的掌声;当我走下台时,大家都来向我祝贺,对我说:'我好佩服你!你真棒!'
“我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也感受到了大家对自己的认可。为什么还要谦虚呢?如果再谦虚说自己不行,比自己强的人还很多等,那是不是有点做作?算不算虚伪呢?”
最后同学向他投来了敬佩的目光。果然,在之后的相处中,小林很受同学们的信赖和欢迎,小林在同学中间也很有影响力。
事实上,小林并没有自夸、自傲,他只不过实事求是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在得知自己获得全票通过时,他说的那句“我没想到的是我会得到全票”,其实就是一种恰当的谦虚。这种谦虚是建立在充分自信的基础上的,谦虚使他更有魅力。
正如李开复所说:“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自信中带着点谦虚,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谦虚中不失自信,会让你更容易得到信赖。怎样把握自信与谦虚呢?有人说,谦虚是表现在嘴上的,自信是体现在行为和表情上的。这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即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谦虚,做事的时候要自信,这样你才能提升自己的魅力及影响力。
谦虚的时候,不要忘了告诉自己,要表现出自信;自信的时候,不要提醒自己谦虚一点。没有人因为你自信,就认为你的谦虚是虚伪的,也没有人因为你的自信中带着谦虚,就认为你不自信。当然,这里的自信与谦虚应该是真正的自信与谦虚。如果你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信和谦虚,你将给人成熟、稳重、有魄力、能力强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