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江湖泛化和武侠小说

水浒-江湖 作者:王学泰


江湖泛化和武侠小说

当今“江湖”一语泛滥的第一原因是武侠小说的流行,许多青年人是从这些小说里知道了这个词。从通俗文学研究角度来看,江湖已经成为武侠小说环境背景和人物形象活动的场所或依托,侠客与武林界的败类都在江湖中打斗与生存。我们阅读武侠小说、欣赏由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都离不开江湖,“江湖”这个词很快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语境之中,用以传情达意。在理解和分析武侠小说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时,江湖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现代武侠小说作者群中第一个较有成就的是向恺然(平江不肖生)。他是旧派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其名作《江湖奇侠传》也可视为旧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中设计了昆仑、崆峒、邛崃、峨嵋四大剑仙集团。这四派中的侠客或是为了意气,或是为了历史恩怨,或是为了争夺码头,有时也为了善恶是非而互相争斗,这些构成了奇幻荒诞的江湖生活。侠客们的思想性格和全书的故事情节就在这些江湖生活的演变中发展。各派武林人物颇有技术含量的真实打斗和幻想的腾云驾雾、飞剑杀人纠缠在一起,它们与各种离奇虚幻的故事、荒诞悖理的情节把江湖烘托得神秘奇险,云谲波诡。这使得受众感到天外还另有天,正常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迥异于人间的世界。书中的武侠,无论善恶都生活和奋斗在这种虚拟的环境背景之中,这也可以算一种“典型环境”吧。这种不真实的环境中不可能塑造出具有真实感的人物形象。从这部作品也可以看出旧派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他们完全像制造商品一样去写小说,其目的就是卖钱吃饭,很少有超出经济以外的追求。因此这些作家笔下的江湖不能与现实生活中的江湖画等号,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是根据读者需求的口味制造出来的。

由于旧派武侠小说的作者中有许多(如姚民哀、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等)是久历江湖的游民或游走于社会边缘的人物,应该说他们是了解和熟悉真实的江湖生活的,只是为了吸引读者才去编造一些离奇古怪的故事。当然这不是说他们的作品都是向壁虚构,有的作者(如姚民哀)笔下的江湖生活相对较为真实,但由于他们的思想倾向接近游民,在评价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的善恶是非时多是混乱的,有的没有特定的价值观,有的就是赤裸裸地表现了游民意识。

现代新派武侠小说作家很多,金庸、梁羽生可作为他们的代表。这些人多是新式学校教育出来的知识分子,也懂得新的文艺理论,在写作之前是有追求的。他们很重视自己作品的意义(包括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这似乎与旧派武侠小说不同了,如金庸的小说就力图塑造是非善恶的江湖,要通过武侠小说张扬正义。但他们对于真正存在的江湖实际上是很隔膜的(有的把江湖等同于帮派),更缺少底层社会生活的经验。因此新派武侠小说作家笔下的江湖不是根源于现实生活,而是来源于自己的想象。他们小说中人物的活动飘忽不定,树杪山巅,荒滩大漠,在中国大地上,今日西北,明天江南,任其去来;他们不事家人产业,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这种人物生活奋斗的场所——江湖带有鲜明的文人士大夫色彩,因此书中江湖上的善恶是非多是儒家思想或老庄思想引申出来的,如《书剑恩仇录》中的华夷之辨,《笑傲江湖》中的正邪之分,以及独善兼济、潇洒出尘等观念。这些是现实生活中的江湖绝不可能有的,更非江湖人所追求的。陈家洛、令狐冲都带有文人士大夫气质,远离他们的实际身份。

可见不管是旧派还是新派,只要是写武侠小说,江湖就不可少。江湖就是那些“高来高去”的武侠们生活奋斗的场所,并夹杂着适应各种读者的欣赏趣味的各种元素(怪奇、惊险、勇猛、坚毅、义气、痴情等),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并作随心所欲的解读,因此才出了无处不江湖、无人不江湖的奇怪场面。要深入了解武侠小说必须对“江湖”有个正确的认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