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己发财也让别人发财

和珅贪婪笔记 作者:蚩必川


 

和珅尽管非常吝啬,但他却懂得给手下人施恩的妙用。

围聚在和珅身边的人,大部分是趋炎附势、贪慕钱财的小人,要想把他们拉拢住,和珅必须能够让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这种建立在互相利用基础之上的关系才有可能长期地维持下去。

因为巴结和珅才当上兵部、户部和工部侍郎的苏凌阿,为人懦弱无能,贪婪无度,在朝中早已声名狼藉,他不惜每年向和珅进献数十万两的白银,绝不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力欲,希望为官,而是他知道手中的权力就意味着金钱,他向和珅进献的丰厚“礼金”,和珅的一句话,就可以为他十倍、几十倍地赚回来。

贪得无厌的苏凌阿虽然手握大权,但是他认为,在朝中为官远不如做个地方上的总督巡抚那样容易榨取钱财。于是,他就又向和珅送了一份厚礼,求和珅为他寻个总督的职位。和珅也果然没有令他失望,奏明了乾隆皇帝,说苏凌阿为官如何清廉,办事如何精明干练,足可担当一方大任。乾隆对和珅的话几乎是言听计从,不久就委任年迈无能的苏凌阿为两江总督。

苏凌阿心满意足地到了任上,当地的官员一齐前来拜见这位新任的总督,苏凌阿厚颜无耻,对前来拜见他的属下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皇上厚恩,命余觅棺材本来了”。赤裸裸地向属下索要钱财。苏凌阿为了钱财大肆贪赃枉法,竟然一手制造了一起特大冤案。

江浙一带地处沿海,常有日本倭寇进犯,更有当地的海盗与倭寇勾结,鱼肉乡里,无恶不作,所以海盗之患一直令百姓们怨声载道。两江总督府偏将杨天相为人耿直,一心为国为民除害,费尽心力,终于捕获了匪首李元龙,将他押解到总督府。李元龙狡诈多变,拒不承认自己是海盗,只说自己是安顺良民,因多有家产,为海盗觊觎良久,于是海盗勾结偏将杨天相欲置自己于死地。暗地里,李元龙命手下给苏凌阿送去了五千两白银、十几颗珍珠和一株罕见的珊瑚。视财如命的苏凌阿见到如此丰厚的贿赂,竟一口认定杨天相勾结海盗、陷害良民、冒领军功,判杨天相通匪,论律当处大辟之刑。公文送达朝廷后,朝野上下一片反对之声,唯有和珅力主苏凌阿原判,杨天相终于命丧黄泉,成为一大冤案,而匪首李元龙则继续逍遥法外、为非作歹。

由于和珅能够谨守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原则,向和珅行贿,只要能让他满意,行贿的人大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就极大地刺激了大批心术不正的官员。他们都巴望着能找个机会向和珅表明自己的诚意。于是,每到节庆的时候,和府门前,手执礼单的人总是排成了长队。各地送来的礼物,更是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除了白花花的银两外,更多的是奇珍异宝、珍稀古玩,以致嘉庆帝查抄和珅家产的时候,查出的许多物品竟然比皇宫所藏还要罕见。

当和珅的夫人冯氏为他生下第二个儿子的时候,各地官员闻风而动,抓住机会向和珅大献殷勤,送礼的车队从四面八方涌向京城。和氏一族,人丁不旺,他的儿子丰绅殷德与公主成亲之后,多年竟未有子嗣,和珅常盼着能再有一个儿子,便可以继承自己的万贯家财。天遂人愿,和珅在年过不惑之时,夫人冯氏又产下一子。大小官员都能料知和珅在四十五岁时又喜得一子的兴奋,如果能在这件事上讨好和珅,一定是事半功倍。果然,和珅的小儿子百日之后,朝廷上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就有了一次大调动。

和珅非常清楚,结交党羽,要广施实惠。如果他们得不到实际的利益,天长日久,必然人心思变。所以,要令属下看到希望,死心塌地守在自己身边。

和珅在咸安宫官学中学习时的老师吴省兰、吴省钦兄弟,青年时即游学京城,以才华卓著、博闻强记而闻名京师,被选入官学任教。然而,他们兄弟却不甘心以清苦的教师职位终老一生。因此,当他们的学生和珅已经升任大学士、主管科举考试、任主考官时,吴氏兄弟便毕恭毕敬地到和珅府上拜望,一见面就对和珅大礼参拜,口称老师。就这样,包括吴氏兄弟在内的和珅诸多“门生”,都轻轻松松地就中了科举,顺利踏上了仕途。

从此,吴氏兄弟对和珅是忠心耿耿。和珅在他的众多门生中对吴氏兄弟也最为满意,除了因为他们听话之外,还因为他们有满腹的学问,所以,和珅对他们常常有心提拔。和珅深知科举是一桩财源广进的肥差,便想办法点吴省钦为直隶府学的学政,让他主管乡试。吴省钦上任之后,就亲自考察考试的生员。前来拜访这位学政大人的生员怎敢空手而来,都尽其所能带来丰厚的礼物,吴省钦对着一份份礼单心中暗自衡量比较,至于生员学问如何,哪有心思去管。他在直隶府学官位上,贪得无厌,几乎是明码标价地收受贿赂。他把各个生员送银的多少记录在册,按银取名。曾有一名胸无点墨的生员以一万两白银的价格换得了乡试第一名。可怜那些十年寒窗出身贫寒的书生,原本指望能经由科举一朝成名天下知,可是金榜一出,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有钱人榜上有名,自己虽然满腹经纶却只能名落孙山,满腔的愤恨无处发泄。相传,曾有胆大的考生在考场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少目焉能识文案”,下联是:“欠金安可望功名”,横批:“口大欺天”。上联的“少目”合到一起恰是个“省”字,下联的“欠金”合在一起是个“钦”,而横批中的“口”和“天”合起来又是一个“吴”字。上联骂吴省钦根本不识学问,下联则说科学考试只认金银不认人。然而,不管吴省钦的行为激起了多少民愤,只要有和珅给他撑腰,他的学政的职位还是可以安安稳稳地坐下去,他一样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金银进入自己的腰包。和珅对他既施之以恩,又施之以惠,在给他谋得官职的同时,又给了他大把大把赚钱的机会,吴氏兄弟怎能不感恩戴德地追随和珅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