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发际线上的时尚秀(2)

玩物尚志 作者:困困


小丁戏言,中国也有"萨姆式"人物,比如跟他合作多次的发型师马玉。萨姆有服务皇室背景,马玉为中国女国家领导人剪过头。可说到参与时尚和传媒,大部分情况下,马玉依旧是个创意的执行者。2002年,第一次与时尚杂志合作,主题是"波西米亚",不明所以的他被编辑上了一课,在卷发中掺杂上录像带带芯,算是完成作业,这次他自称"找着点儿"了。现在马玉也是时尚圈知名的造型师,明星、名模多是常客,可他概括不了自己的风格。与小丁合作时,多是拿一张国外现成的作品,小丁像"总导演"似的阐述涵义布置任务,马玉的创意空间略显狭窄。他的职业经历也像是中国美发史的一个截面。1990年代初,应着亚运会引起的爱美风潮,他到职业学校学起"美容美发"专业,当时高级发廊的师傅都是高薪职业。分配到崇文门饭店后,见识了中国"老派"发型的打造:发根统统吹起,像毛帽子似的扣头上,能保持一星期不变。1994年北京第一家迪厅"和平HOUSE"开张后,转战赛特饭店的马玉开始接待时髦来客,只求造型,不求持久,艾是其中一个。与时尚的接触源自1997年的中国时装周,马玉第一次为模特做头发,还被脾气大的名模臭骂,后来倒成了朋友。现在马玉的工作室也是往来皆名流,他对拉关系谈交情也渐渐看不上了:"整天帮他们分析家里的情况,今天的心情,实在分心。沟通实际上是在弥补技术上的不足。"目前他的工作重点正向影视传媒转移,在北京电视台一档节目做嘉宾,"他们要形象健康,不那么GAY的,于是就找到我。"他职业生涯中最津津乐道的桥段也与电视有关--帮助"东方时空"主持人改造形象。事先要经过"洗脑",新闻评论部的主持人要不苟言笑,严肃大方,不能像综

艺主持人那么随便。讲起其中八卦,马玉毫不吝啬:"白岩松发质浓厚,像顶帽子,改造重点是打薄;水均益的白发是个大问题,以前染得过黑,还有观众写信要求他把'假发'摘掉;敬一丹倾向于自然,稍微过分点的造型和妆容都接受不了;还有一个新来的女主持人,头发稀薄,麻烦得要命,又装假发又狂喷发胶,这个女主持人叫柴静……"

2004年,素有美发界《Vogue》之称的意大利专业美发杂志《ESTETICA》进入中国,中文版主编张莹说:"这是个绝好的时机。""沙宣美发学院"在中国经历了七年的亏损开始盈利,来自英国的TONI&GUY也登陆中国,国内从业者经历过1990年代一窝蜂的良莠不齐的美发学校后,开始接受正规培训和国际熏染,也出现了像马玉一样的尝试接触时尚的发型师,做头发起家的东田和吉米渐渐树立起个人名望。张莹回忆"沙宣美发学院"美国教育总监凯瑟琳的一番话:"中国发型师使人大吃一惊,他们完全没有别国从业者的排斥,而是像海绵一样善于吸收,极快地学习。"如同时装设计师的社会地位变迁,是裁缝-设计师-时尚引领者的跳跃,发型从业者的职业定位也一脉相承,必定要经过剃头匠-发型师-时尚明星的过程。中国从2004年起已经开始了参与时尚的发型师,而发掘个人风格、塑造个人形象的明星发型师也在成长中。

对发型的潮流变化有个误区,那都是发型师凭空想出来的,实际上走得也是时尚界的套路-风向由大品牌掌控。全球四大美发品牌是威娜、欧莱雅、沙宣和歌薇,每年都会举行两到四次发型时尚趋势发布,大都口径一致,配合服装潮流走向。比如今年常见的泡泡袖,与之搭配的便是中短发的流行。其中时尚媒体、明星文化,甚至社会、政治事件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说板寸的流行与当时政治风气相关,那1990年代男青年最爱的"搓坡"(颈部或鬓角有一斜坡,长发盖在上面,甩起来倍儿帅)就是港台文化的余韵。《穿普拉达的女魔头》有一段,米兰达训斥穿着蓝毛衣的助理,大意是说:不论你是迎合还是抗拒,有意或者无意,总会掉进时尚的圈套。发型也有个活生生的例子,现在大街小巷都能做的"韩日范儿",讲求柔美、蓬松,自然大卷,其实源自二战后一位叫川岛文夫的日本发型师,他从"沙宣美发学院"取经而归,结合日本人发质推行了这一造型,而当时"沙宣"之所以走阴柔路线,因为那是个战火过后焕发生机的年代,豪华风气抬头,优美女性曲线取代阴暗气氛,为了配合迪奥的"NewLook",头发也秀美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