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初抵桂林 略志血债(5)

大后方:抗战八年流亡曲 作者:正一


其二为《可爱的新广西》——

可爱的新广西,

物产丰富山河壮丽。

人民个个有志气,

会进取,肯努力。

可爱的新广西,

建设完备意志统一。

复兴我中华,

责任在广西;

复兴我中华,

责任在广西!

这两首歌,是我在桂林初进小学期间,跟着桂林籍同学唱会的。那时,音乐老师教的也全是抗战歌曲了,而桂林同学却仍然未能忘情于这两首咏赞乡土的歌。虽与抗战无关,且明显具有地方主义色彩,却也吸引并感染了我这个逃难来的外乡同学。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

且说我们一大家子围着货担吃饱了米粉,姑丈边吃边向卖米粉老乡打听了商市街的方位。待大家伙吃完后,姑丈便分派任务:

励青兄、阿毛姐负责上街采办“柴米油盐,鱼肉菜蔬”之类,丁锡荣、庄祖根打扫楼上楼下的卫生,他本人和小姑妈、王凤宝则解开行李,铺好各人的卧床。德明哥和我没有任务,不过我们听卖米粉老乡介绍说,附近的“西外街”是店铺密集的商业街,便主动要求充当励青兄和阿毛姐的助手,跟上逛街了。

步出古老的西城门,跨过古老的桃花江桥,就踏上同样古老的西外街了。

青石板铺地的街道已踩成凹形,而且非常光滑。商店则一家挨着一家,都是百年老屋了,木制柜台也现出了年代久远的印痕。

杂货、山货、南北货、百货、油酱、饮食,真可谓各业齐全。在我看来,最具地方色彩的,是我无锡老家西门外荣巷街所没有的,大约要数以下三种行业了:

第一种是钱纸业。店堂里有好几位伙计,围着操作台各坐在高凳子上,一手紧捏钢钎,另一手挥动木锤,给一叠又一叠略大于32开本教科书的黄色薄纸,凿出特定的花纹和“钱”眼,这便成为通用于阴司的“冥币”了。他们作业时,音响铿锵,节奏均匀。这种生产与销售并兼的钱纸铺,相互毗邻着,不少于十家。

第二种是挂面铺。挂面从切面机的出口流淌下来,源源不断,随即被伙计捧起,挂到一根根长竹竿上,再转手将竹竿钩挂于店堂内外的高处晾干,包括与屋檐平齐的街道上空,仿佛是一幅幅黄色的天幕,乃至把阳光给遮住了,使相当长的一段街道几乎成了暗弄,因为同样格局的挂面铺,彼此相连着也有十来家。

第三种是牛肉业。宰割以后的牛肉,大块大块地悬吊在店堂内木架子的铁钩上。各家老板站立门口忙于接待顾客掌秤做买卖。伙计们则在店堂外另一张肉案前,各自进行剔骨或肢解,区别头骨、肋骨、背脊骨、腿脚骨等等。

牛下水摊开在一旁,盛满了“牛红”即牛血的瓦盆,则端放在案板底下。

在这人声鼎沸的西外街上,钱纸铺、挂面铺、牛肉铺都是老字号了,批发零售,生意都很兴隆,传统特色和行业氛围也很鲜明。其他行业包括香烛铺和马肉米粉铺,也同样顾客盈门,猪肉铺却一家都不见。经打听,方知这西外街乃是桂林的回民聚居地之一。——翌年,我进入义南中心小学插班念五年级,便有回民同学家住西外街。

采购完毕,返回西成路七号,见丁锡荣、庄祖根已把屋内打扫干净,阿毛姐、励青兄正操办晚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