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更能获真知(1)

20岁开始,30岁成功: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作者:彦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学习获取知识诚然重要,但实践获真知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人光懂得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会把从书本获得的知识活用于实际生活,并变成智慧。“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人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地拼搏。知识已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财富、地位和能力的象征。中国的古人曾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由此可见,读书与获取知识在人们心目中是何等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打破了往日对知识的理解。

你要明白,在做人的成熟上面也不是能够光靠书本的。试问你是否见过,一个知识、人格都远不如他人的人,却能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把比他优秀的人耍得团团转?这类人通常是学识、人格较差的人,是手段圆滑的老江湖,他们抓住那些有知识、人格高尚却不懂人情世故者的弱点,然后随心所欲地摆布对方。而且还有不少学历水平较高的人却被学历不如他的人领导着,他们的收入也当然没有后者高。这是什么原因呢?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根据实际的体验而熟悉世故的人,和单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却不谙人情世故者,不但有根本上的差异,而且比后者更优秀。不谙世故的学者,就像牛顿一样,是透过三棱镜看光线,用颜色把人类分类,这个人是这种颜色,那个人是那种颜色。而经验丰富的染匠却不同,他们知道颜色有明度、有彩度,也知道虽然看起来一种颜色,其实它是由种种颜色混合而成的。事实上,在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只用一种颜色构成的人,或多或少都混合了其他颜色,掺入了其他的影子。不仅如此,正如丝会随着光线照射的角度,而变幻出各种颜色一般,而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而变换不同颜色的,正是人。

另外,你还必须认识到:知识与能力并不完全是相等的,知识并不等于能力。21世纪对能力界限的新要求,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知识。但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你都应使头脑保持清醒,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又明确地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他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这也就是说,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运用与知识之间还有—个转化过程,即学以致用的过程。

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把到目前为止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本身的见闻归纳起来,再加上自己的判断,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行为模式、礼仪礼节。接下来的工作,只剩下了解人情世故,且多加磨炼了。你不妨多看看有关社会学方面的书,把书上所写的和现实生活加以比较。如果不实际踏入社会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则无法活用那些辛苦得来的知识,甚至还会误入歧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