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惠王 上(1)

圣王之道《孟子》 作者:张加才


卷一

梁惠王

《孟子》七篇,各有篇名。篇名只是取自篇首的字词,没有特别的意义。每篇分为上下两卷。

本卷共7章,主要阐明『王道』、『仁政』思想。前五章为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涉及义利之辨、民本理念、仁政措施、政治责任、贫富差距、仁者无敌等。后两章分别是与梁襄王和齐宣王的对话,包括保民而王、仁政基础、不为与不能、推恩原则、仁政措施等。具体来说,第1章倡明仁义乃治国之本,分析上下争利将给治国带来的危害,即所谓『义利之辨』。第2章以史例阐述圣王之德『与民偕乐』的道理。第3章阐明王道之始在保证正常生产、遵循自然法则,让百姓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第4章强调王者为政之道必须关注民生,避免率兽食人。第5章讲行仁政而天下无敌。要求少用刑罚、减少赋税、深耕细作、修习人伦与社会准则,增强凝聚力。第6章强调不贪杀人才能安定天下。第7章提出有不忍之心是保民而王的基础;区分行仁政之不能与不为;阐述推恩(推己及人)的重要性;批判不行仁政是缘木求鱼;要求制民之产、办好教育。

【原文】

[1.1]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②,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③。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④。万乘之国⑤,弑其君者⑥,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⑦!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① 梁惠王:即魏惠王,名(yīng),在位时魏都由安邑迁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惠是他的谥号。

② 叟(sǒu):老丈。

③ 亦:只。

④ 征:取。

⑤ 乘(shèng),一辆四匹马拉的兵车称一乘,古时诸侯国大小以兵车多少论。

⑥ 弑(shì):卑杀尊,如臣杀君或子杀父等称为弑。

⑦ 餍(yàn):满足。

【译文】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会有些利于我国的良策吧?”

孟子回答说:“王为什么定要谈‘利’呢?只讲‘仁义’就行了。君王讲‘怎样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讲‘怎样对我的封地有利?’士人和百姓讲‘怎样对我自己有利?’上上下下争相逐利,那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天子的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杀他的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万辆兵车中有千辆、千辆兵车中有百辆,不能算不多吧。但是,假如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摆在前面,那些人不夺得君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相反,从来没有讲‘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而轻慢自己君王的。王啊,只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讲‘利’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