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司马迁氏最早以史家的身份阐述《庄子》的宗旨。在他看来,《庄子》十余万言,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以明老子之术,而对孔子大加诋訾。
晋代郭象在《庄子集释 庄子序》中以其独化学说宏扩庄旨。认为庄子“与化为体,流万代而冥物,岂曾设对独遘而游谈乎方外哉!”又曰庄子“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郭庆藩:《庄子集释》第1册,中华书局,1982年)在郭象看来,庄子“知本矣”。万物各自独化,无假外物,这才是得天地之真髓,也正合郭象之旨意。
唐代陆德明在《经典释文序录》中进一步阐发司马迁的思想,说庄子“依老子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以逍遥自然无为齐物而已。”清人林云铭也说《庄子》“大旨不外明道德、轻仁义、一死生、齐是非、虚静恬谈、寂寞无为而已矣。”(林云铭:《庄子因》)而明代陆西星则认为“看庄老之书,先要认道德”二字。道者,先天道朴,无名无相,所谓“无名天地之始”。“德则物得以生,本然之体,一而分,大要在人,不起情识,堕支黜聪,绝圣弃知,则复归于朴,而道其在是矣。”(陆西星:《南华经副墨》)这是说,《庄子》的主旨在于识“道德”二字。现代学者更是各持己说,有人认为庄旨在于“逍遥”二字,有人认为在于“齐物”二字。徐复观、牟宗三更是化庄子“道”的客观性为主观性、精神性,肯认其主旨在于讲人生。关于庄子学性质的争论更是热闹非凡。冯友兰、杨荣国、关锋等人认为庄子哲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严北溟认为庄子哲学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后来又改变其说认为是唯物主义的;任继愈在肯定内篇非庄周所作的基础上,认为庄子首先肯定了自然界的独立发展,并且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庄子是个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这种简单的分类法在学术界已经不再出现,但关于庄子思想宗旨的争论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