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节:如何追讨自己的不良债务(3)

新角度看职场:职场武林外传 作者:方奕晗


几年前,他和借钱的哥们儿一起来北京闯荡。在他事业蒸蒸日上、逐渐在这座大城市站稳脚跟的同时,哥们儿却离职去了某南方小城市,没有工作,也不敢告诉家里,只能靠向他“借钱”勉强度日。

他目前倒是手头宽裕,也没什么特别急着用钱的地方,不过这笔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债就这么横亘在那儿,始终是他心头的一个疙瘩。每次从ATM上转账之后,他都记得保留回单,现在“欠条”攒了一大把,整整齐齐地和其他存折放在一起,可是他却不知道这上面的债该什么时候去讨,该怎么讨。

“应该这么说,是我的钱,但是在别人那里。”

那次他跟我说了很多,说现在很害怕接到这哥们儿的电话,说不知道过年回家要怎么面对他,说那些想催却又明知道催不来的债,然后再反过来自我安慰:“也是,他不找我借钱还能找谁呢!”

看他那左右为难的样子,真叫我难受。

朋友尚且如此,同事之间就更要划清界线。要知道,人和人的关系越简单就越容易处理,面对单纯的某一种关系已经够让人措手不及的了,还难免出现误会和不理解,如果再把同事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叠加起来,纠缠在一起,必定是一团乱麻。

记得当初上学的时候准备英语听力考试,老师教过一个窍门:如果对话主题是关于借钱的,就算你根本没听懂叽里咕噜的一大串借口,也完全不用担心——甭管他说了什么,说了多少,核心表述就是一个: NO。

因为这就是老外对这件事的基本态度。

中国人做不到这样决绝,但至少可以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如果你决定借钱给别人,就要做好准备去面对那些有去无回的债务,以及它们带给你的一系列负面心理感受。

还有,在你好心帮忙之前,请务必衡量一下眼前的处境:帮急不帮穷是永远的原则。急事谁可能都会遇到,买房子凑不够首付、装修开支超出预算、家人生病需要用钱,或者别的什么需要大笔开销的地方。这种时候,伸手帮人家一下倒也未尝不可,但借之前一定要让对方说清楚,什么时候能还——所谓清楚,不是“等我有钱了”“以后肯定还”之类的模糊承诺,而是“三个月”“一年”“三年”这样的明确期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