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再三,他发现可能是自己之前的一些行为给上司留下了不良印象——比如,午休时间他总喜欢把脚翘在办公桌上眯一觉,而别人不管是打游戏还是赶进度,都对着电脑忙忙碌碌;比如,除非万不得已,他不愿意在下班之后多待一分钟,而别人,有事没事总喜欢耗一会儿才走;再比如,他习惯了走路大摇大摆一步三晃,显然比别人驼着背夹着包急匆匆的节奏慢了半拍。
是的,他在生活中是个散淡随意的人,习惯了慢悠悠的状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在工作时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可上司不这么认为,他们更看重工作的状态,而非实际效果。所以到目前为止,他们对他的固定印象就是:不靠谱。
有口难辩。
很多时候,部门同事们一起挑灯夜战,饿了泡个方便面,困了就拿凉水洗把脸。老板每次看到这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总是颔首微笑,却唯独看不到他也身在其中奋笔疾书。
偶尔地,三五个关系近的同事一起看看大盘讨论讨论股票行情,或者一群人午饭拖得久了些,下午上班迟了20分钟。每当这种时候,他总是第一个被拎出来的“坏典型”,别人都是下不为例,而他呢,又罚款又挨批,在“斑斑劣迹”中再添一笔。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刻板印象吧。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形成这个刻板印象,成为办公室里的坏典型,不用多,两三件事足矣。
同福客栈的故事里也有类似的桥段。小贝的班主任来家访,提到了前朝吕知府的孙儿:“这孩子小的时候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可是现在,穷的啊,连饭都吃不上了,把祖上的家产全都给变卖了。”这位朱先生以此告诫小贝的家长,孩子嘛,都要管教,不过,如果管教得太严了,给管傻了,管死了,那不就成了知府大败家孙儿了吗?
明眼人都看得到,吕秀才哪有吃不上饭?!但这种时候,一旦被人家“刻板印象”了,有的没的,道听途说的、臆想猜测的,一股脑儿都算在你头上,言之凿凿还不容分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