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没有改变。秀才转型的努力不仅没取得预期中的效果,反而受人口实,成了别人攻击他的又一力证。
“奇耻大辱,岂能苟活!我跟他拼了我!”吕秀才发飙了。
“拼了”二字说起来固然解气,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什么可操作性。怎么拼?跟谁拼?拿什么拼?——冷静下来想想,不用别人多说,你自己就会主动放弃这个念头。
既然改变不了别人,那还是改变自己吧。就像面对一个接一个的红灯,你不管提速或者减速都没有明显效果,这时候再怎么着急上火也于事无补,你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调整心态,接受现实。
既然某一件事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那就多做几件,做久一点;既然无法左右别人的想法,那就不去管他,随他们怎么说,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那个男人认定“日久见人心”的硬道理,他不去和上司计较什么,也不打算装作很昂扬很振奋的样子,以新面貌示人。他走路还是晃晃悠悠,每次加班,也依然默默无闻;不过,他更努力地把活儿做得漂亮——同样的报告,署着他名字的那份总是清晰简练、一目了然,仔细看下去,细节处还能发现他的独到匠心。
就像吕秀才那样,找到实现自我的途径——写小说,就不再理会别人议论些什么了。“我写小说,是因为我想写,我有一种倾诉的欲望。我的小说,不可能有什么太大的价值,或者是特殊的意义,更不可能流芳百世,但至少我能够自得其乐,最重要的是,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了。我写小说是我这辈子做的第一次主动的选择、自己的选择。与内心的快乐与充实相比,功名利禄算得了什么呢?”
他彻底放弃了证明自己“不傻不败家”的念头,用自己的方式做一件自认为正确的事,心无旁骛。这个时候,谁还会记得他曾经是那个念书念傻了的穷孩子呢?
职场秘笈:
我们对某个事物一旦行成了刻板印象,就会有选择地去看去听,只关注那些与自己想法一致的事实,一再验证,一再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