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集市和袁大头
行走老城,就像穿梭于一座阿拉伯文化博物馆。宣礼塔、集市、城堡、腰刀、黑袍、卡特、水烟、大饼、香料,卖头巾大袍的商铺、伊斯兰风格的木门无一不具特色。居民们或行色匆匆地赶往清真寺,或悠闲愉悦地嚼着卡特与亲友夜聊。每一次来到这里我都会感到地惊异,惊异这里的一切竟然会保存得如此完好。那些建筑,那些生活细节,竟与阿拉伯传说中的描写如此之像。
与国内的各种人造景观城不同,这里的汽油灯、毛驴车、雕花窗、狭石巷等一切景象都不是刻意为之,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如此,它与生活有关,与造作无关。想必很多远道而来的背包客也如我一样,唯有在这里,才能找到心中的阿拉伯情节。那昔日娇艳的阿拉伯美女虽已老去,但还是留下了曾经的倩影得以欣赏,且把这老城当做她的照片,证明着她曾拥有的青春年华。
闲来无事时我也喜欢到老城的集市上闲逛,那里用低廉的价格出售着各种古玩、美食以及织物,大大地刺激着我身上潜藏的购物欲望。不论是金黄的伊拉克蜜枣和指甲盖儿大小的葡萄干,还是阿曼的乳香和克什米尔的围巾,抑或是贝都因人的披肩和大檐帽,骑骆驼的垫子和孔雀石磨成的眼影等,所有被现代世界所遗忘的物件,在这里都可以看见。有一次和酷爱古玩的同学来到这里寻宝,竟然还看到了数枚袁大头的踪影,虽说这种民国时期的银元在国内并不少见,但能够漂洋过海来到此地落脚,着实让人惊讶不已。
桥、道路和迷宫
老城虽然狭小,但市内星罗棋布的街道却将其按公私不同划分成了不同的区域。从城门到住宅街门,从主要街道到集市,这种分类避免了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萨那地处群山环抱之中,每每三月雨季来临,地面即遭受洪水之灾。为了避免洪害,2000 年前的人们虽不知下水道为何物,却能够巧妙地将城市的街道和桥梁设计成相互沟通的倾斜坡道,旱季里它是驴车驼队的街道,雨季里则摇身一变成了行船的河渠。
这一巧夺天工的设计让老城在过去数次的洪灾中得以保存了下来,但也给现在的交通出行制造了无数的麻烦。这相互环绕的道路在桥梁下水道的代替下已经失去了排水的功能,变成了令无数司机谈之色变的道路迷宫,进去的车罕有能够在一小时之内完好无损出来的。还记得第一次来老城探访的经历,我和也门的同学早晨10 点驾车前去,却在老城里面转了足足4 个小时,最后不得已强横“请来”一个老城居民,令其坐在车上为我们指路才终于从迷宫中脱身。此次噩梦般的经历让我对“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顿然上升了一个理解层次。单看人家老城居民至今仍以毛驴代步的习惯,便可知这老城道路为何被司机称作“汽车杀手”了。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因为迷宫般的道路,老城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慨叹之余,不禁想到了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多少年来,古老的城墙在政绩观的驱使下被推倒,悠久的四合院在GDP 的诱惑下被拆迁。从此历史隔断了,文化贫血了,特色消失了。虽然楼房越盖越高,马路越修越宽,可我们的城市却成了水泥森林,首都也变成了世界第一“首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