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李渊家族的前世今生(2)

轻松幽默侃唐朝1 作者:草军书


可以说李虎奠定了李氏家族飞黄腾达的基础,从此后,在不同的帝国王朝,李家像一条富贵的龙门红鲤,始终游走在最优越最上层的浅表富氧水面。作为宇文泰的亲信和铁哥们,随着军事政变成功的宇文泰主宰西魏后,李虎的身份也水涨船高,事业一帆风顺,官职越做越大,最后做到太尉(三公之一,相当于国防部长)。期间,民族荣誉感超强的宇文泰在国内开展了一项广泛的政治运动 恢复鲜卑旧姓运动。

这还得从50年前的另一场改姓运动说起。公元496年,雄心勃勃的北魏孝文帝拓拔宏为缓解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的汉化过程,巩固政权,争取中原汉族地主的支持,在将都城从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成功迁到洛阳后,又向全国下达了改名的诏令,命令所有鲜卑的王公贵族将鲜卑人复杂难读的姓氏改为单音的汉姓,要求朝廷上下“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并率先垂范,主动将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一时间,形成了自秦汉以来难得的“全国一家亲”的大好局面。

作为鲜卑三大姓(宇文、拓拔、慕容)之一的(代表人物)宇文泰上台后,为了拉拢鲜卑贵族,他立即来了个向后一百八十度大回转,下令复用鲜卑旧姓,以示与汉人不同。然而此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胡汉交融以及人员生老病死、迁徙流动,很多鲜卑人已无法查找自己的鲜卑旧姓到底是什么了。那怎么办呢?这当然难不倒一代枭雄宇文先生,他干脆来了创意大分配、姓氏大甩送,将鲜卑民族的一百多个姓氏集中打包,按照功劳大小把这些姓氏分别免费批发给大臣将士,对于有功劳的汉族大臣,则和升官、加俸捆绑在一起进行赐赠,以消除他们接受的抵触感,增强他们领受的自豪感。李渊的爷爷李虎属于开国元帅级别的,所以得到了一个通俗易记的鲜卑大姓 大野氏。于是李虎摇名一变,成了“大野虎”。要说“大野虎”这三个字确实很“本”很原生态(周正龙们绞尽脑汁用相机上拍下拍左拍右拍,不就是为这三个字嘛),“大野”再配上个“虎”字,不但威风而且环保,情景交融,完美无缺。但仔细一分析,大野这个姓还是很玄,配上李虎的名字更是玄上加玄,真为他的“虎”名庆幸,要是换上其它一种什么动物,再配上这个大野皇姓,那还真不好叫出口呢。只能说,李虎的爸爸为儿子取名时太有远见了。大将军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属于府兵重要将领,被赐姓普六茹氏,虽然是“普”字辈,但也属于排名靠前的大姓。从此杨忠改名普六茹忠,作为杨忠的儿子,当时刚十岁出头的杨坚的官方学名也就毫无例外地变成了普六茹坚。这让他很不爽,二十多年后,他(创立隋朝后),立刻宣布恢复汉族本姓,“已前赐姓,皆复其旧。”令所有被鲜卑皇帝赐了鲜卑姓的汉人恢复自己固有的汉姓。李氏家族也就是在那时候抛弃了客串近三十年的“大野”,重新投入李姓的怀抱。 这时候的李渊已经是十五岁的青涩少年了。

李虎跟随老上级宇文泰多次出生入死,劳苦功高,两人亦师亦友,交情很磁很把,所以在宇文泰的三儿子宇文觉废(西)魏建(北)周时,此时的李虎虽已驾鹤西去,但仍被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为“唐国公”。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崇高很崇高的政治荣誉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公”已经是顶格封赏了。任何朝代都是一样,表彰死人,其实是做给活人看的。皇帝是想通过奖赏死魂灵传达出一种信息:“俺是个不忘本的君王,你们大家都好好干吧,只要是德、智、体、忠全面发展的四好将臣,即便是有一天战死老死了,俺也不会亏待你们的,照样给你高级职称。” 李虎不在了,其“唐国公”职称就由军烈属子弟 他的儿子李昞继承吧。至此,李家便与“唐”字紧密联系起来。周闵帝绝对不会想到,自己随便取的一个名字将在“隋”后的历史天空耀眼坚挺三百年。要知道自己有这个能耐,这位当了还不到一年皇帝就被杀死的短命天子也许会后悔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取名特长,开个取名公司什么的。广告词都是现成的:唐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