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杨玄感:一个只凭感觉造反的人(1)

轻松幽默侃唐朝1 作者:草军书


杨玄感这个人很特别,有必要给他专门辟出一个章节进行介绍,因为他是隋朝第一个站出来造反的大贵族。

杨玄感造反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和杨广有“杀父之仇”;二是担心杨广灭他九族。

之所以将“杀父之仇”打上引号是因为杨玄感的父亲杨素是病死的,并非杨广所杀,但杨玄感和他的家人都认为是杨广杀死的。凭心而论,关于杨素的死,里面确实有些弯弯绕,皇帝杨广是撇不清关系的,但杨广只能算间接杀人,而且还只是间接暗示,杨家想抓把柄都抓不到。杨玄感将他的顶头上司看成凶手,完全是爱父心切的因素在作祟。他没有认真想过,皇帝真要铁了心诛杀功臣,不可能只杀一个,为了斩草除根,基本都是九族一锅端的。

杨素正儿八经是杨广的事业引路人,可以说没有杨素的力挺就没有杨广后来的幸福生活。杨素是隋文帝杨坚身边的一号红人,军权在握,战功卓著。身为王子的杨广那时候还主动腆着脸巴结杨素呢。据《隋书》载:“王卑躬以交素。及为太子,素之谋也。”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当病中的隋文帝得知杨广调戏自己的爱妃宣华夫人时,气得要立即召回被废黜在外的前太子杨勇回宫接受皇位。在这个决定杨广生死存亡的时刻,杨素果断封锁消息,采取措施,使杨广顺利地由皇帝的儿子升级成皇帝。

然而,对薄情者来说,知恩投报也是有保质期的。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功劳太大、知道得太多的人便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也算不上了,而是人人掩鼻嫌之、脏臭交加的鸡巴巴了。既然又脏又臭,影响市容,杨广当然要开展创建工作了。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当他得知楚国功杨素生病后,表现得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关心,多次到其病榻前看望慰问,还经常派御医前去诊治、不停地派人去杨府打听病情。明里是关怀倍至,实质的潜台词则是:“可死了啊?老家伙怎么还没死啊?” 杨素多精啊,属于能“捉鬼卖钱”的角色,当然知道这哑谜中的别别窍。“高鸟尽,良弓藏”的例子他见得太多了。于是他拒绝一切医治活动,躺在床上等死。杨玄感和叔叔杨约劝杨素接受治疗,杨素哀伤地说:“这种情况下我还能活吗?”结果,功高震主的杨素“如约”死亡。

除去了一个心病,杨广很高兴。他亲自撰写悼词,假惺惺地为杨素举行了隆重葬礼。一年后又敕杨玄感袭爵楚国公,任礼部尚书。

杨素不愧为一棵政坛老姜,他自觉自愿“革命”,用一人死换来全家宁。对杨家来说,这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全家的人。以政治斗争的眼光看,他的死亡是明智的上策,尽管这上策过于残酷。当帝王的瞄准仪锁定你的时候,最聪明的选择就是在帝王按下发射钮之前,自己主动选择自爆。在烈火中焚身的士大夫好孬还算是王朝的“烈士”。而杨素的儿子杨玄感显然没有他的老子精明,他头脑一热,朝帝王一头撞去,他以为自己会成为“壮士”,但最后发现自己只是“撞士”。结果可想而知,“烈士”是不可能的了,只能“裂尸”了。

喜读历史的人也许会发现,每个朝代,起来造反的人有很多都是被皇帝本人“御逼” 亲自逼反的。杨广也不例外,他的本家杨玄感就是“造反御逼症”的直接受害者。

本来杨素死了,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事情该划上句号了。可杨广不知道哪根筋又反了,某天突然咬牙切齿地说:“使素不死,终当夷族”。那意思是说,假使杨素没死的话,总有一天我会把他的九族全部杀光。

皇帝说出了这种话,被说的人自然是天天生活在惊恐之中,他们不知道哪一天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作为家族的领头人,杨玄感更是愁肠百结。他了解喜怒无常的杨广,一三五他还夸你是人才,二四六他就可能给你送棺材了。

一句话逼反了一个人,坏了好事一箩筐。看来,作为领导同志,“祸成口出”这四字箴言一定要牢记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