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二、太原,梦想起飞的“龙城”(2)

轻松幽默侃唐朝1 作者:草军书


太原,古称晋阳,素有“三代京华,五朝别都”之誉。这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古城,在公元前497年的春秋末期就已经出现,到李渊来这里任留守时,太原就已经具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这座城市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其诞生后的一千五百年里,历经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等十数个朝代,每朝每代,它都是兵家你争我夺的军事重镇。

战国初期,赵国以它作为都城。

两汉时期,晋阳是汉朝抗击匈奴的前哨阵地。

唐末,沙陀族酋长李克用以此作为大本营,与实力强大的中原巨无霸朱全忠强强对峙。

公元 923年,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又以晋阳为依托,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帝,建立后唐。

“十六国”混乱时期,晋阳先后被称为“五胡”(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氐族、羝族、羌族)的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等小政权国家轮流占据。

这是一座被称为“龙潜”之地的龙城。从这里走出了大大小小的很多皇帝,以至于宋太宗赵光义在攻下太原后,咬牙切齿地下令焚毁晋阳,次年又引晋水、汾水倒灌晋阳废墟,在重建时还特意将房屋布局成“丁”字形,目的就是想破坏晋阳城所谓的“龙脉”,免得它以后又给赵宋找麻烦。

在隋朝,晋阳同样是个军事重镇,是当时全国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隋文帝杨坚为防御北边突厥侵扰,在登基的第一年就封十三岁的杨广为晋王,驻守晋阳。

可以说,晋阳是杨广最初的“龙兴”之地。几年后,杨广走了。

在杨广离开太原三十年后,李渊来了。两年后,他又走了,走到了长安,挟晋阳“龙气”,搞了个皇帝当当。

当然,两年后,杨广也走了,他是去了天堂,再也没有回来。

公元616年,这个对表弟杨广是多灾多难的年份,对表哥李渊却是六六大顺。在这一年即将划上句号的最后时刻,他领到了太原留守的大印。

太原留守的任命是李渊人生中一个里程碑和分水岭,从此,李渊这只铁蝴蝶在太原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大隋便会掀起飓风狂飙。如果说李渊担任山西、河东宣慰使时只是一枚火箭,那么到太原留守时,这枚火箭已经被推上了发射场,捆绑上了动力发射系统,这时候,他已不是大隋的风筝,隋朝的回收轨道已经无法和他对接了。

任职太原后,唐国公李渊的心思起了微妙的变化。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开始生出“造反”的念头。这确是件很滑稽的事情,派一个自己都想造反的人去镇压其他造反者,这比造反本身严重得多。但在一个滑稽的皇帝治理下的滑稽王朝,任何超滑稽的事情发生都不足为奇。

李渊因为自己的封号是“唐国公”,而太原又有“唐”和“唐国”的古称(唐尧曾定都太原),所有就有了些合理的联想。《大唐创业起居注》中两次提及李渊到太原时的心情,一次是“因私喜此行,以为天授”。另一次是“帝遂私窃喜甚,而谓第二子秦王等曰: 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 ”

可见,当时的李渊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估计这时候,李渊除了想起四年前去世的老婆说过的“阿婆面即堂主(唐主)的故事,还记起了十几年前一个相面者的政治预言。当时,一个名叫史世良的相面专家曾对李渊说:“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 李渊听了,心里很是得意了一番。

这类看相的把戏在史书上多得数不胜数,而且还都出自正史。李渊的姨父杨坚在没发达的时候,也有个相面人咬着耳朵对他说:“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言。”我以为此类记录皆不可信,这些花絮应该都属于无中生有。一个人长相、骨头怎么可能和将来的人生有必然联系?如果骨头能决定人生,那鲜美的排骨就不会长在猪的身上了。假如一定要说有的话,也无非是那些看相人想凭着好口彩,向被赞者骗一把碎银子外加两个烧饼三个馒头之类的“口彩补助”而碰巧蒙中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