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黛玉之才(3)

红楼女儿印象:红楼十二钗评传 作者:曹立波


命题作文型。这类诗与古代文人集团的吟咏唱和活动类似。《红楼梦》以闺中女儿为主的创作活动,延用了文人墨客酬唱赠答的传统习惯。有时一个人出几个题目让大家做。如第十八回《大观园题咏》共十一首绝句,元春评价“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黛玉的诗和宝钗一道脱颖而出。有时同一个题目,大家做。如第三十七回的《咏白海棠》先有探春和宝、黛、钗四首,后有湘云和韵二首。黛玉的《咏白海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集中了梨蕊和梅花的洁白与芳香,虽然典出宋卢梅坡《雪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却更为生动传神。李纨认为宝钗的“含蓄浑厚”,黛玉的“风流别致”,各有千秋。黛玉诗虽被李纨评为第二,但深得宝玉的赞赏,在自己甘拜下风的情况下,尚极力推崇黛玉的诗。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中《菊花诗》十二首,名列榜首的前三首诗,竟然都是黛玉的作品。李纨说“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咏菊》中“笔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写黛玉的文采与口才;“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写作者的辛酸。从“满纸”到“谁解”,显然与曹雪芹在第一回中的《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和“谁解其中味”如出一辙。作者把最好的诗,最能体现自己才情的诗都安排在黛玉名下。

黛玉不仅擅长写诗,而且善于教诗。小说在第四十八、四十九回有香菱学诗的情节。香菱先后写了三首《咏月诗》,都是七律。曹雪芹的设计很巧妙,既写了香菱的命运和性格,也写了黛玉的诗才和宝钗的鉴赏才能。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黛玉教香菱学诗,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她先让学生熟读唐诗三百首,但这三百首诗只是三位诗人的诗作,即李白、杜甫和王维。她还让香菱预习,带着兴趣和疑问学习新知识;还有开放式的考核方式。第三首《咏月》诗,香菱从梦里得出,众人都叫好,但黛玉最后没有评,可见作者不想让学诗止于此,她也许认为香菱还会写出更好的诗。学诗过程中,老师的耐心和引导,学生的专心和悟性,一个循循善诱,一个孜孜以求。可见,黛玉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诗人,而且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在诗歌创作方法的传授中,也体现了黛玉自觉的创作意识和创作主张,从侧面说明她能有良好写作业绩的原因。

题对额和联诗,是对诗才和口才的综合考察。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的情节中,黛玉和湘云联诗,对出了“寒塘渡鹤影”和“冷月葬花魂”的绝妙好辞。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显示了黛玉的灵气。大观园有两处名称十分有趣的景观,一个叫“凸碧堂”,叫“凹晶馆”,湘云很欣赏地说:“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黛玉告诉湘云:“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虽然写的是贾政在考宝玉的诗才,但隔了六七十回之后,曹雪芹告诉读者其实黛玉也参与了题对额,凡是黛玉拟的,都被采用了,而且“一字不改”,可知她的文才深得贾政的赏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