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才的银行家——艾伦·格林斯潘(2)

经济学散文:一盏经济的渔火 作者:刘铁骝


例如对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争论,格林斯潘说:“在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前,我不知道有没有泡沫,如果想要刺破这个泡沫,就要先想好药方。”

格林斯潘研究了40年代末以来的美国经济周期。他在美联储显示出了对数据的高超把握,不仅利用政府的统计数字和美联储发展的数据系列,而且能利用公司年报和零星非正式证据。研究美联储历史的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教授艾伦·迈尔策(Allan Meltzer)表示:“他从各种不同的来源获取信息,并准确地提炼这些信息。我不知道还有其他哪位美联储主席如此关注每天、每周、每月发生的事情,思考它们的意义,并在多数情况下准确把握局面。”

格林斯潘曾是一名商业经济学家,这使他怀疑复杂的经济模型,以及假定以往是未来可靠指南的预测。“某种关系可能已经改变的最初迹象,通常是出现了一些与我们对世界经济运行方式的假设似乎不符的事件。”他曾对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s Association)说。

格林斯潘在那次演讲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方法。他表示,挑战是要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作出决策,美联储不仅必须考虑最可能的经济发展路径,还必须考虑增长和通胀方面的一系列风险,他称这一方法为“风险管理”。他说,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不仅必须考虑基准预测,还必须考虑会对经济产生大冲击的低概率风险。以2003年为例,美联储将利率降至不同寻常的低水平,以作为一种“保险” 措施,防范发生概率并不大的通缩。

整体而言,1987年以来,美联储遵循了一套相当可预测的方法。“泰勒规则”(Taylor rule)为格林斯潘时代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很好的总体指南。“泰勒规则”由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约翰·泰勒(John Taylor)在90年代初提出,并得到其他经济学家的发展。这一规则提出一个等式,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描述为对经济增速和通胀的反应,并考虑该经济增速偏离潜在增速的程度,以及通胀相对于假定通胀目标的偏差。但曾有某些期间,美联储的决策和依据这一规则所应采取的行动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咨询公司宏观经济顾问(Macroeconomic Advisers)创始人、曾在 1996—2002年担任美联储理事的拉里·迈耶 (Larry Meyer)表示:“正常情况下,格林斯潘会按规则行事。人们往往认为他会凭直觉办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泰勒规则在大多数时候非常适用。当格林斯潘必须偏离规则的时候,恰好显出他的高明。”

准确解读经济信号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格林斯潘最大的成就,在于他对90年代劳动生产率猛增的征兆所做的反应。他很早理解了这种变化,并采取了相应行动,让失业率降低至相当低的水平,而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么做必然会引发通胀。当时一般预测,不致加快通胀的失业率约为6%,而格林斯潘在2000年让失业率降到4%以下,通胀却没有上升。除了让经济更快增长带来的产出增长外,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增加了,需要熟练工人的企业则在培训方面加大了投入。

他在危机管理上表现卓越。1987年股市崩溃之后,有人建议他应该先静观其变,评估对经济的影响,但他没有采纳这一建议。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债务拖欠危机和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他也加大了流动性。这既可以说明格林斯潘的危机管理能力,也可视为他运用了自己典型的判断力。

比如,毫无疑问,俄罗斯 1998年的债务拖欠危机在美国引起的问题,会比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近乎破产的问题更大。与此同时,没有多少迹象显示这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影响。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美联储作为全球央行的实际角色(虽然国会没有给它这样的授权),美联储此前已将利率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俄罗斯拖欠危机之后的降息,正是新兴市场国家所需要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