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面向未来:文理会通的素质养成

清华学术精神 作者:徐葆耕


从20世纪80年代起,清华大学开始注意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养成问题。开始为理工科学生开设人文选修课。1981年。当时的校领导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提倡多办文科,加强文科教育。次年,清华成立“文史教研室”,开设“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西方文学经典选讲”等课程,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在选课时,学生争先恐后,把中文系办公室的玻璃都挤破了。那个时候,国内没有任何一所大学为非文科专业的学生开文科课程;1987年,人文课程被纳入理工科本科的培养计划,建立了四个人文课组,要求每个理工科学生都必须在四组中各选一门,再加一门任选课,共10个学分。将人文选修课纳入教学体系,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截止到1994年以前,全国没有一所大学的理工科专业有对人文课程的硬性要求;1994年,教育部领导同志建议清华研究经典阅读问题,人文学院邀请国内一流学者,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要求限选课必须以指导经典阅读为核心。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人文限选课多数教师已能熟练地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出版了讲课的录像带,还有的课程已经上网,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人文日新网站”也已经建立;从本学期起,清华开设了“科技与人文”系列讲座,请理工科教授讲人文,如请电子学系张克潜教授讲中国传统文化,请钱易院士讲环境哲学,请顾秉林院士讲人文教育在建设一流大学中的作用,他们从理工科的背景考察和研究人文,视角新颖,学生很有兴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