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没有世外桃源(3)

攀登:企业如何赢在风险 作者:钟林


也许,正如该报告分析所称:中国企业就像一个既没有受过正式训练又没有足够装备的新兵,试图击退一群入侵的法律风险敌军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与准备充分的外国竞争者相比,中国企业会遇到更多的法律风险问题,也将面临着遭受巨大商业损失的风险。

无疑,该报告具有创造性意义,对那些在第一道“法之门”前踟躇茫然,无暇顾及法律或对法律存有偏见的企业再次击响了警钟。一切都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中的农夫,更多地是生存在市场中的战士。

再看国内信用环境。

“花明天的钱在今天享受”在今天已经成为时髦的生活观念,风险成了大家的喜好品,但风险的厌恶个性并没有消失,银行及消费个人都必须面对明天还钱的风险。

消费信贷作为一种跨周期的信贷,从合同签订到兑现全过程存在一系列市场、信用等风险因素。

高风险的银行会借助于严密的制度和金融衍生工具采取“背靠背”等策略转移和控制风险。当一个人去贷款购买汽车就会触动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银行会要求借款人为汽车投保,以避免突如其来的事故对财产带来意外损失,甚至还会要求提供额外担保,促使担保人在信贷过程中承担连带责任。

两招用过,仍不足以控制风险,因为信用风险的威力更大。借款人在取得贷款前可能夸大自己的偿付能力,取得贷款后可能隐藏实际的偿还能力甚至转移自己的能力。

2004年中国车市火爆之后骤然变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用风险凸显,消费信贷风险倍增,银行被迫不得已在信用风险面前止步,对汽车消费贷款来了个急刹车,连保险公司也一度撤出了银行车贷保险领域。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是企业生存的根基。没有信用的社会只能产生混乱、无序、冲突和浪费。中国经济在市场化进程中,无形的市场之手得到无限延展,但头脑中的诚信观念却未同步形成,导致国内经济环境成为“无数企业赖账”的天堂。信用风险使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市场主体成为受害者,又反过来,怀揣着报复的仇恨摇身一变成为施害者,如此循环往复。于是,“三角债”剪不断理还乱,愈演愈烈,由链变网,债务人逃账,合同违约,商家欺诈等时有发生。

难怪美国管理协会认为中国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上基本空白,并将“信用风险”列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美国人给出了风险提示,国内企业又怎能无动于衷?对于违反信用的行为,一般的方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我们憎恨不守信用的人,憎恨骗子。但上当受骗者就一定值得同情吗?缺少风险防范和必要的警惕,无意中成全了骗子,无异于使自己成为破坏社会信用环境的“帮凶”。这也是信用风险管理的特殊性所在。

营造信用环境,倘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做对了一半。不给对方以机会,才是出色的风险管理能力体现。只要全社会行动起来,诚信企业敢为天下先,增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政府机关建立规则,引导企业关键“信用长城”,令诚信企业受惠于诚信行为,加大立法、执法、监管和处罚力度,将不守信用的企业、个人公布于众,拒之于“信用长城”之外,让他们无机可乘,无处藏身,无利可图。一个信用社会的建立将指日可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