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基(4)

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 作者:(美)丹尼尔·李布斯金


然后我们沿着西端一道硕大的混凝土墙而上。往后还会看到地基的另一边受到哈德逊河的压力而龟裂渗水,从底下冒出根根的冰柱。“这是什么东西?”我问导览。

“地下连续壁(slurry wall)。”他说。

地下连续壁。自从我入行以来,在和工程师们的交谈中,从没听过这个词。那是一道密封墙体——也是地基的一部分。这东西理应没有机会露出来。“如果没这东西,”负责接待的人说:“地铁就会进水,整个城市都会淹在水里。”

“世界末日般的大灾难。”

“没错。”

我们笼罩在地下连续壁的阴影下,看起来好像比我们见过的任何建筑都更大,我们站在那大坑之中,感觉坑几乎无限大,是万物的化身——那崩塌又恢复生气的东西;建筑的力量;人类精神的力量。地下连续壁上面布满各种颜色,补缀上又有补缀,因为这些年来这道墙必须经常进行补强,才不至于崩塌;摸起来浑厚坚实,像是有生命力、层次丰富的文本,以各种语言书写。

抬头往上看,我看得到坑洞边缘有人站着,看似在悬崖边上伸着脖子往下望。在那片刻,我知道我必须提出一个以纽约市岩床为起点的设计。一道阳光从云端射出。阳光怎能照射到这么深的地底下?我得将阳光涵括进来才行。我想到早在“9·11”发生之前,父亲在外套翻领上别的一枚美国国旗别针。我想到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座城市的天际线,是在1959年坐船驶入纽约港的时候。我看到13岁的自己,挤在移民群中,目瞪口呆,仰望着自由女神像。

“打电话给办公室。”我还在坑洞中就告诉尼娜。我们的总办公室设在柏林,当地时间已经很晚,但同事还在埋头工作。“把手边的事情全都放下。”我告诉他们:“我有个新计划。”

我怎么知道要设计什么?我聆听石头说话。我感觉到我身边的各种面容。我以清澈的目光凝视过去,设法建造通往未来的桥梁。这听起来很做作吗?我希望不会,因为建筑不该多愁善感、缅怀过去;应该对我们的时代发声。光线、声音、看不见的力量、鲜明的空间感、对历史的尊敬,都在启发我的灵感。我们都是由诸般现实与看不见的力量所汇集、成形,如果建筑要引起精神上的共鸣,就必须反映这些东西才行。没人晓得肉体和心灵是如何联系,但那正是我心企盼的。我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因为我亲身体会过——同时努力达到放诸四海皆有的普世性。

①在“9·11”事件后,纽约市与五角大楼都以“归零地带”(Ground Zero)来称呼受自杀攻击的世贸大楼所在地,广为媒体所采用。“归零地带”本来指的是导弹瞄准的目标或核弹、炸弹的爆炸点。后来也指某个风潮、发展的起点。

②这个坑洞面积相当于12个足球场,有六七层楼那么深。

③罗马帝国早期,基督教仍被视为非法宗教,教徒往往承受被迫害的命运,便于地下墓穴聚会,避人耳目。迫害达到高峰时,不时遭到大规模杀害,教徒集体埋骨于地下墓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