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频繁的申购赎回基金究竟好不好呢?在美国,90%的投资者将养老作为投资共同基金的目的,基本上都是遵循长期持有的原则。国内频繁申购赎回基金的波段操作,一方面成功的概率极低,更为严重的是大幅降低了投资的收益率。
某基金公司曾作过这样一个统计:将05年年底该公司旗下2个基金产品的10万个客户申购、赎回情况提取出来,发现能够在05年全年最低点申购、最高点赎回的客户仅有一个!其实N次波段操作成功的概率无异于抛N次硬币,每次都猜中哪面朝上的概率。
与此同时,该基金公司还作过持有其基金产品不同时间收益率的统计:其旗下03年底成立的一只基金,截至到2006年6月30日,持有时间超过2年的客户平均收益为,而持有时间不到半年的客户其平均收益只有;即便做4个半年的波段,平均收益率也不过33%,依然远远低于一直持有2年的收益率。
从上述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其实频繁申购、赎回基金的波段操作,成功概率极低,而且一旦操作失误、后果很严重。基金是一种中长期理财的品种,应树立长期投资的观念。
(七)误区之七:盲目追求高收益的基金产品
在多次的基金理财讲座中,我都喜欢问基金的个人投资者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买基金?基金最吸引的地方在哪里?得到的90%的回答是基金的收益高。还有10%的回答是专家理财。开放式基金的本质就是专业人士理财,按理说这本应该是基金这种投资方式最吸引人的地方,结果仅有很少的投资者能意识到,而开放式基金资产流动性好、规模投资等等优势基本没有人提及。
近两年以来,基金动辄就翻番的收益,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的基金投资者。这批投资者比以往的基金者相比往往仅看到基金的高收益,对于基金的基础知识、基金投资的风险度都缺乏应有的认识。另外,在国内,基金的净值基本上各个时间段都有排名、每年、每季、每月、每周,甚至每天;这样频繁的收益率排名也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投资者对基金收益率的关注。
实际上,收益跟风险永远是孪生兄弟,高风险对应高收益,低风险对应低收益,这是投资中的基本常识。具体到基金中,收益最高的股票型基金也是具有最大波动性、最大风险的品种;而收益最低的货币型基金则相对风险很小,收益也比较稳定。在基金不同品种具有不同收益率、不同风险方面,国内的基金投资者也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不区分基金类型而简单攀比基金的收益率。很常见的就是将股票型的基金和积极配置型的基金作比较,然后抱怨积极配置型的基金收益太低。这样的比较其实无异于让自行车的选手和赛车选车一起赛速度,然后指责骑自行车的选手速度太慢。
按照个人理财的普遍观点,投资者的年龄、收入、个人财富、对待风险的主观态度、投入的资金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年龄越大、个人财富相对较少、较稳健的客户一般应选择风险较小的理财品种。对于老年人而言,资产保值的重要性要大于资产增值的重要性;而对于中青年而言,由于各阶段房子、孩子、未来养老的日子等方面的压力,资产增值的重要性则应大于资产保值的重要性了。所以,对于不同风险承受的个人投资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种:没有最好的基金,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基金组合。
(八)误区之八:对基金风险存在错误认识
谈到国内基金投资者对基金风险的错误认识,一般都会想起那位买了基金再回到银行去问基金利率是多少的老大爷。其实那是对基金风险错误认识的第一种表现:不知道基金投资有风险。应该说,无论是07年以来的震荡行情还是基金相关的各大机构开展的投资者教育活动都已经给了个人投资者实际的感受和理论的认识: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