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商多面”背后的商业禀性(1)

商帮战国策:中国商帮新势力之崛起(1978-2008) 作者:张翼


苏商,会是怎样的存在?这是一个难以用简单词汇言明的集体影像。

在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志彪教授眼中,苏商其实是一个新近的概念。“江苏这块土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行政区划和疆域上屡经变迁。严格意义上的苏商大约要从近代工业化起源算起。”

虽说如此,但在这片自古江南繁华所在的地域,苏商仍以它独有的方式,将一代代商旅血脉与文化传承下来。

一回首已是百年身。

从明朝首富沈万三到清末民初的实业巨子张謇、荣氏家族,一直到今天以荣智健、施正荣为代表的一代新苏商。在波澜壮阔的商业史里,苏商这个群体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历史上,苏商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帮之一,声名曾直追徽商、晋商、浙商、潮商等有名商帮。从邗沟兴运、吴王煎盐,到隋唐大运河开通之后,成为南北财赋、盐铁中转的中心,江苏一带一直是店肆如鳞,客贾云集的鱼米聚集之乡,商业隆昌之地。从五代隋唐之时起,华夏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渐从中原南移至江浙一带。这里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民风委婉。一时之间,“赋之所出,江淮居多”。商业因子也因之延续不息。

及至近代,状元出身的南通张骞,在江苏通州唐闸镇挖起第一锹土,开建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正式宣告苏商这一新式商帮的诞生与崛起。以工商实业起家的苏商勤实务而拒虚名,在机器轰隆开动的响声中,默默实践着实业强国的梦想。苏商审时度势的商业大局观以及精耕细作的经商智慧无不令人赞叹。

当历史飘零如叶,苏商往事已渐渐湮没于烟海一般浩淼的故纸堆中时,我们仍可看到,虽曾经历沉寂,但一代新苏商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崛起,以新的姿态融入到中国经济变革的大潮。在活力四射,光芒万丈的长三角经济圈中,苏商,依旧是其中最闪耀的角色之一。

今日之江苏,苏商之主力群体——民营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近60万,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注册资本高达一万亿元以上。每年超过全国平均3个百分点以上的GDP增速,江苏的富庶不容置疑。而苏南的重新崛起以及以及创造了GDP增长奇迹的“苏州模式”都让全国为之侧目。在一片惊讶的感叹与羡慕的眼光中。历史,也在此处回溯着它曾有的荣光

我们充满欣喜地注视着这片勃然生机的大地。但,还不到放声高歌的那一刻。今日苏商,仍需面对许多待解的问题。在悠远的过去与漫长的未来之间,新苏商该以怎样的方式完成渐变与升华?沉浮数百年的苏商,其前行的道路又将指向何方?

作为一代实业家张謇的精神传人,现代苏商建功立业的同时,经历着激荡20年所伴生的欣喜、阵痛、反思与觉醒。

梦想与荆棘同在,光荣与危机同途。急需破解的问题依然横亘,但在苏商新一轮使命承担中,政府对大局的操控智慧与民间商业力量的觉醒程度,始终是影响有着百年血脉的苏商能走多远的关键命题。

有名的浙商和粤商大佬,你随口也能背出好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苏商呢?你所知道的当代苏商著名人物能有几个?面对这个问题,很多江苏人也会满脸困惑。也许这不是一两个人的困惑,在经济发展总量如此庞大,民营经济如此发达的江苏,却总是容易让人只记住此地的繁华,而忽略掉创造出这一兴盛之地的万千商贾。

一直以来,苏商都保持着相当的低调。这既是对苏商低调务实传统的因循,又是今日苏商多面性格的一种集中的外向性呈现。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成志明对此有着独到的看法,“细看一商多面的背后,对把握苏商的性格和成败脉络将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