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养成教育的关键期(1)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 作者:林格


一、小灰天鹅认“妈妈”

小灰天鹅从蛋壳中爬出来后,会把第一眼看到的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如果是母鸡孵化它出壳,它就把母鸡当妈妈;如果出壳时是人在身边,它就把人当作妈妈。如果出生时不接触任何动物,它就只会自己吃和玩,几天后再接触别的动物哪怕是它真正的妈妈,它也不会认了。

这种有趣的现象是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在动物的心理实验中发现的。他把小灰天鹅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

二、“关键期”

经过多次实验,洛伦兹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动物早期的发育过程中,动物的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如果错过这一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叫“关键期”。

当把动物实验引申到早期儿童发展教育研究中时,现代科学家发现,人的智力、能力、习惯的发展,“关键期”同样存在而且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也把它称为“敏感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有一段特殊的时期,其成熟程度最适宜于学习某种行为。

三、真实的案例

1. 案例一

“狼孩”卡玛拉姐妹在狼的抚养下长大,被带回到人类社会时,姐姐约8岁,妹妹约1岁半。科学家们想尽各种办法,仍然无法让她们改掉狼的生活习性。妹妹虽然在两个月后说出了“不”字,但一年后就死去了。姐姐经过3年的培训才能用脚走路,直到17岁时死去,智商也只有3岁半孩子的水平,只能讲45个单词。

2. 案例二

日本士兵横井庄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迷失在东南亚大森林,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完全遗忘了人的一切习惯和语言。但是,获救后仅仅通过28天的训练,他就完全恢复了人的习惯,重新适应了人类的生活。

这两个案例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关键期的重要性。前者表明,在关键期,一个人正常的发展一旦受阻,将会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障碍,这种障碍有时是很难甚至不可弥补的;后者则表明,只要不错过受教育的“关键期”,日后的发展即使出现障碍,也会很快克服困难并恢复正常。总的来说,成长的关键期,会对人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四、一些具体的关键期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表明,

●\t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

●\t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t2岁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

●\t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t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儿和点数儿、按要求取物品及说出个数等);

●\t3岁至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拉提琴3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

●\t4岁至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t3岁至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t3岁是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

●\t4岁以前是形成视觉形象发展的关键期;

●\t5岁至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t9岁至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t幼儿阶段是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

●\t小学1、2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t小学3、4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

●\t小学3、4年级,初二、高二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t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

●\t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关键期的出现是与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的,同一个关键期,有的孩子可能出现得早些,有的孩子可能会很晚,这是由人的个体性差异决定的,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抓住关键期固然重要,但也不要迷信关键期,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引导,循序渐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