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节:联合共赢:“三国演义”的另一种结局(5)

智弈 作者:胥英杰


通常引入新股东或放弃原有股东地位会导致管理者地位的变化,因为新进入的股东也许希望变更管理者,至少变更管理者的权利已经转移给了新股东,此时,不少人也停步不前,错失机遇。在此种情形下,应以股东利益为先,尤其此时的管理层也是股东,其最大的利益也应在股东利益层面,而非管理者层面。

一个合格的企业家需要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寻找持续的动力,企业不是自己的孩子,企业需要在不同阶段找到不同的"婆家"或者"联姻者"。一个只会做实业经营的管理者还不能称之为企业家,只有懂得买卖公司、资本运作,为自己的企业找到好东家,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因为这样才是为企业、为企业的员工、为企业的股东真正负责。一个舍不得卖公司或者说引入战略性投资者的创始人,往往是因为拘泥于自己的小利益或者是守护着虚幻的根本不存在的所谓"面子",而忽视了全体股东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大局,这无疑是小农意识的封建遗毒在作怪。

企业家之于企业的责任,就是以股东、员工、客户的价值实现为优先、为大局,将管理层利益与企业家个人感受放在次要位置,实现股东、员工、客户价值增值的最大化与长期可持续发展。这其间,无论是收购,抑或是被收购,只要能够促进这些价值的实现与增长,就是一个值得支持的举措。被收购本身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收购其他企业也不是占别人的便宜。企业家通过资本运作实现战略性联盟,即使是被收购,也无碍于企业家的称号,也是对企业的终极责任;相反的,一个企业负责人沉浸于单打独斗而放弃了联合的机会,标榜是为企业负责,即使表面上保持了企业的所谓独立性,实则本质上损害了股东价值。

联合之路

诚然,合并收购案失败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比比皆是,但是一旦成功,往往就能给企业带来爆炸性的增长与压倒性的竞争优势。收购与被收购,其实并不神秘,应该是企业经营中的常态,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通常性手段应该被现代经理人所熟知并掌握。框架收购-被收购案例以其教科书般的经典过程,告诉我们收购与被收购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并非遥不可及,我们也可尝试为之。

"联合"的商业观念是如此重要,它应成为每一个企业股东与管理层战略思考的核心话题。我们需要与谁联合获得核心资源?我们能与谁联合吗?我们能够收购谁使得公司实现快速扩张吗?我们能够通过引入战略性投资者,甚至被收购,使得公司的竞争力得以跳跃式发展,股东价值得以飞跃吗?

中国企业要想"做强做大",除了依靠自主滚动积累发展以外,合并收购、联合联盟是必由之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缺一不可。收购中的战略驾驭能力、包容与整合能力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必经过程,这是中国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

"联合"的商业观念不仅在一个企业的微观层面极为重要,放在中国产业界腾飞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加值得我们后来者借鉴。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方面已经走到尽头,在勤劳辛苦方面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即将不复存在,所谓效益型、创新型发展之路,则均需脱离恶性竞争。停下来,喘口气,多想想,试聘全球优秀的人才、购买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推广有附加价值的品牌,而这一切都需要有更好的利润和更充分的时间。为了达成这些前提条件,"联合"、"合作"是一个有困难但并非决不可操作的方式。

颇富戏剧性、传奇性的框架案例已经开启中国收购与被收购大潮的序幕,未来更值得期待!期待未来中国的并购成为常态,未必轰轰烈烈,未必都是华丽篇章,但是却深深地改造着众多中国企业的运行轨迹,甚至推动着中国企业在"做强做大"的道路上另辟新路,迅速前行,而"联合"理念的发扬光大则更是影响深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