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觉得IT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和日本美国等类似的发达国家相比有多大的差别?我们要做怎样的工作才能赶上?
潘爱华:前年底,我作为年轻领导人论坛的中方代表之一,对日本和韩国进行了访问,总体而言,我们都是处在东北亚区域,都受汉文化影响,在这两个国家旅行能看到传统汉文化的影子。这三个国家都是世界信息产业大国,日本最大,虽然最近经历了10年经济不振,发展步子有点放慢,但是它还是一个大国,尤其在有些关键的核心技术方面,比如说半导体微电子和存储器的技术等,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是比较能和美国抗衡的一支力量。
韩国应该说是后起之秀,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它的发展很快,我们最大的学习者和竞争对手―― 韩国三星,在亚洲是数一数二的公司,在世界市场上也是举足轻重的。它的FLASH MEDIA占领了中国手机市场的95%,其他技术也很先进,它目前对自己的定位是“世界第二”这样的目标。中国的国内市场容量比较大,像韩国只有四千多万人,它的市场很快就饱和了。我国的优势在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口超过四千万的省就有十几个,我们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我们应该依靠国内市场的吸引,通过技术创新,通过和欧美公司的合作来逐步前进,我想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主持人:陈学长,您现在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您能说说您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成绩如何吗?您觉得要取得成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请用5个词进行概括?
陈升:刚才我介绍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世纪互联是我的第二次创业。我们公司从1996年创建开始到现在已经8年了,经历了互联网的发展的高峰与低谷。最惨淡的时候―― 2002年底到2003年,企业几乎濒于破产的边缘。科研工作者,可以有失败的英雄,但商业领域的游戏规则完全不同,衡量企业的成功与否,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是硬指标,企业经营失败了就不是英雄。世纪互联还处在艰苦创业的阶段,有自己的目标,我们相信“十年磨一剑”。不管怎样,咱们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最适用的。
说到我在清华的情况,第一年的时候基本上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习非常刻苦,放松的时候就是去圆明园跑步,第二年就开始参加科协活动和勤工俭学,大三就开始学自动化系的第二学位,到了大四后开始做产品,经常逃课。我记得有一门课我连教室在哪里都不知道,这门课一次都没有上过。
主持人:请问冯学长,在企业成长中,您认为总裁是否该建立一种近乎个人崇拜的绝对权威呢?
冯军:这是个情境问题,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坚持。比如说我们做了10年,从来不沾CPU,不碰硬盘,这是我们一开始定下的规矩。不符合企业规划的坚决不做。其他方面的事情都可以协调商量。我们在公司里面,大家都要遵守公司的规则,这个是原则问题,遇到公司的重大事情,包括投资项目、人事变动、公司的重大政策等,都是要组织开会决定的,和员工充分商量讨论。我们总结成十个字:对人讲感情,对事讲标准。
主持人:请问王雷雷学长,您如此年轻,就成为TOM这样大型的网络公司的掌舵人,您的公司里面肯定有很多比您年长比您资深的员工,您是如何协调与他们的关系的?您是如何树立您自己的权威的呢?
王雷雷:说实在的,作为网络公司,TOM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6岁,像我31岁,算是比较年长的。公司里面每位员工包括我本人,每年每个季度都是有考核表的,我们就是按照这个进行管理的,没做到要做检讨。我们公司里面有些趋向于目标管理,提倡“短路”和越级管理,所有员工都可以跳过他们的主管直接和我沟通,包括每个经理都可以越级和我沟通。在管理中,要不断地学习,向竞争对手学习,向其他行业学习。其实我们公司在1999年12月份开始扩展,员工大概700人,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都有分公司。从管理模式上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说我们公司是动态管理,从怎样管理12个人到怎样管理700人,都需要不断学习,从书本上,从实践中,从竞争对手那里学习,我觉得贯穿整个过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