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我也有一个梦想(2)

巴别,巴别:不只中外建筑史 作者:尉陈


在中华民族欲图复兴的崛起时代,如果我们的年轻人不能通过受教育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人格体系,那么他们终其一生都很难过上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更遑论形成一种深沉的民族责任感和现代意识以担当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了。这实在是很令人担忧的事情。

我始终认为,知识分子较之其他人应该对国家、对社会更多一份责任意识,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乃是这个古老民族的未来,兹事体大,敢无忧患?于是便不自量力,在自己的课堂中不遗余力地播种先进文化,以人文情怀、哲学睿智、历史视野和现代意识去启迪我的学生,不意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看着学生们的日渐改变,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为人师者的幸福与快乐。

我们知道,中华文明是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等文明同样源远流长的文明系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学,这个儒学虽然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但在历史上却具有类似信仰的功效,数千年来曾一直有效地规范着中国人的心与身。但遗憾的是,儒学自“五四运动”以来几次遭到人为批判,元气大伤,而其本身也并没有真正地进行过深刻的自我批判和现代化转型,这就使它对现代中国人已失去了有效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今日之精神困境与文化危机可谓良有以也。

而我们也知道,我们几代中国人所孜孜以求的现代化,远远不只是一个经济发展或GDP增长的问题,现代化更重要的是精神状态与文化的现代化,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的竞争,最后和最关键的必将是文化的竞争。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有着数千年独立文明传统的中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将以什么作为我们的精神根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体验到了一种致命的无力感。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堂课做起固然不错,但象牙塔中好不容易燃起的一豆烛光,却随时可能被窗外无边的夜色吞噬掉。

怎么办?

这时我想起《马太福音》中说的:“你们是世上的光”、“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诚哉斯言,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是光,而这光却不仅仅是要照亮课堂,乃是要“放在灯台上”,冲出象牙塔,以攻为守,做这世上的光!—— 无论它是多么微弱。

于是,便有了这本用课堂讲义整理成的小书。藉着它,卑微如我,却也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用宏观深邃的全球历史大视野与温和包容的现代文明真精神去影响更多的年轻人,用文明与信仰的火种去点亮更多的心灯……而当灯火辉煌时,希望也就不远了。

尉 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