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追求和而不同(1)

企业未来生存法宝 作者:邓正红


水至清则无鱼——塑造共存共赢的环境

企业生态系统——同行不是冤家

“当地主义”战略——让企业政策深入人心

水至清则无鱼——塑造共存共赢的环境

和谐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美国开发西部的早期,曾一度形成了淘金热,各地的人们纷纷奔赴西部淘金。而一个叫史密斯的人,也想借此发财,但他不是直接像别人那样去淘金,而是去向淘金的人卖水。结果,许多淘金者空手而归,史密斯却大发一笔,从此成了富翁。他顺应了淘金的潮流,这是“和”;但他没有重复别人,这是“不同”,合起来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别人高明,发财是对高明的应有报偿。

世界因为不同而五彩缤纷。不同的音符形成了乐章的美妙,不同的落差造就了起伏的壮观,不同的性格组建了生动的和谐,不同的所有激发了无尽的追求。作为个体的集合,企业就如一个大树林,不同的鸟儿聚在其中,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因此,有效的管理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过程,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包容性和灵活性。否则,管理就丧失了它的本质意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述,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对动物也很有爱心,每天都把动物们居住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结果,动物们并不领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动物们开始慢慢萎靡不振了,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去。原因是什么?后来,通过观察才发现,动物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到混浊的气味,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反而感到安全等。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组织内个体的需求,包容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进行多元管理。假如像故事中的饲养员那样,无视个体的差异,一味追求看似完美的统一,这样的组织最终会因为抹杀了个体的个性而导致组织的解体或僵死。

俗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鱼缸里的水虽然清澈见底,但生长在其中的鱼长不大、活不长。江河的水虽然混浊,却能够容纳更多更大的鱼。从管理学的原理来看,组织的方方面面留有余地,反而顺理成章,和谐有序。若是想要水清一点,不妨浑一点;想图快一点,不如慢一点;想求好一点,不如差一点。这或许就是在管理实践中的一种和谐表现。

“和而不同”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十三》。原话是:“君子和而不同,小认同而不和。”何晏在《论语集解》中对此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就是说,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

“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释。“和而不同”追求的是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今天,“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

再看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在军营受训的美军在结训前5天晚上观看了一部美军与日军在某一太平洋小岛进行登陆战的电影,在这次战斗中,双方死亡惨重,美军第一波登陆的每5名海军陆战队士中平均只有1.7个人存活。

当晚在吹熄灯号之前,5名在同一班的伙伴坐在床边聊到晚上看到的影片。突然有一位伙伴出了个点子,这小伙子说:“可能我们中间有2/3的人会战死,如果在您战死前一周您最希望做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