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目录(2)

辛亥往事 作者:李刚


第四章 “80后”贵胄接班:改革是真,揽权也是真 109

他喜欢文学和天文学,他18岁就去往欧洲,去为义和团事件道歉受辱,所以他有天然的强国欲望,但他更天然地认为手中的权力应该“万世一系”,他是最后的摄政王,他性格温和,缺乏执政经验,但有一条他最懂:紧抓枪杆子。 

摄政王的小时代悄然来临 110

慈禧为何选“80后”的载沣当班人 110

载沣算是“亲贵走向世界第一人” 111

摄政王发出上谕:宪政改革不动摇 111

载沣曾拔枪直指袁世凯 112

满族亲贵填充权力核心 112

还是弟弟最可靠 113

最后一位 “世袭罔替”亲王 114

“皇族内阁”真相 115

溥伦代表团为世博会带去《茉莉花》 115

清政府金融改革失败 117

媒体报道度支部与陆军部交锋 117

新一轮世界裁军大会召开在即 118

贵胄当尚书,好事难推行 118

袁世凯带头反对商部决议 119

中央、地方继续争财权 119

北洋新军更加忠于袁世凯 120

他们建议除掉袁世凯 120

康有为给摄政王写信 120

他们在保护袁世凯 121

现患足疾,难胜职任 121

班底的力量 122

铁良被罢斥 122

摄政王说:请张中堂好好保养 123

1909,清廷大换血 123

美国财团来访 123

京津铁路因传染病停开 124

莫理循谈北京卫生防疫情况 125

为抓枪杆子,皇族出国急充电 125

军事考察团在美国 125

载涛考察团代表清政府参加爱德华七世葬礼 126

亲贵们这样说载沣 126

严复说:这帮小孩在玩利器 127

驻英公使奏请举办世博会 127

帝国陷入四面危机 128

摄政王慌了:万不能激起公愤 128

第五章 暗杀时代:废话少说,先杀一批大员! 128

弱势群体搞暗杀能获得同情,在于它具有某种正义性。革命往往有崇高的目标,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搞暗杀就更具有原动力。杀一儆百,杀百儆千,暗杀在辛亥革命时代确实具有恐吓专制政府的作用,但它也有后遗症。

革命逻辑 129

革命报纸呼吁:杀官吏!杀君主! 129

21岁“共和殉难第二健将”谋炸两广总督 129

暗杀团谋刺慈禧太后 130

蔡元培:清朝翰林变身暗杀团成员 130

万福华谋刺王之春 131

新婚一个月,王汉舍命炸铁良 132

新政与革命的竞赛正式开始 133

汪兆铭等刺杀摄政王未遂案 134

炸广东将军:革命党人一次无伤亡的暗杀行动 137

温生才南洋归来枪杀广州副都统 137

暗杀袁世凯,反倒帮了袁世凯 138

《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袁世凯在王府井大街被炸 139

良弼被炸:“最后的满洲将星”陨落 140

第六章  底层社会的喧哗与骚动 141

清末是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底层社会的贫穷程度却持续恶化。底层人民不是一贯“正确”的,但他们却拥有最正当的诉求:活着并且活下去。不能,他们就是革命的拥护者,虽然不知革命为何物。

曾国藩的无奈 141

岂有百姓困穷而国家自求富强之理 142

饮鸠止渴的恶果 142

资政院通过全面禁烟决议 142

《东方杂志》连续报道各地禁烟骚乱 142

劳苦大众反对新政 143

清政府的户口调查工作 143

《东方杂志》再报民变 144

“刁生劣监”从新政中渔利 144

知县们习惯暴力镇压民变 144

日本间谍报告:中国要改朝换代了 144

《东方杂志》发文论“中国改革之难” 145

第七章   改革派发飙:不开国会,就革命! 146

只靠海外或海归的革命党人能推翻清政府?不可能。加上少数有革命思想的新军呢?也不能。再有底层民变?还是不能。但当知识精英、有产阶层、地方士绅也对清政府失望,附和革命洪流时,这个答案就是肯定的。

《北京日报》评《钦定宪法大纲》 146

末代状元留日学法律 146

刘春霖当议员,挑战摄政王 147

杨度等人发起全国情愿运动 147

清末咨议局的权力演变 148

《时报》宣传选举 148

奉劝摄政王不可短视 149

摄政王坚持:国民教育普及之时再开国会 149

政界反动复反动 150

陈请修改结社集会律 150

30 万人联合签名请开国会 150

不开国会,不纳税 151

清末资政院,权力有多大 151

立宪派发出最后通牒:不开国会就革命 152

民情一触即发 152

现政府是制造革命党的大工场 153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