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值得骄傲的经历
朱锫,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最大的愿望是做个画家。和别的孩子不大一样,年纪很小的时候,他心里高不高兴的表达方式都是画画,那时,父母给了他相当大的自由,在自己的小屋里他拥有一整面白墙,可以全凭心情的好坏随心所欲地“乱画”,因此,那面墙上记录了他童年生活的许多点滴,有用蜡笔、铅笔、圆珠笔画下的很多即兴“作品”。
记忆中一个周末,爸爸说带他上王府井,当听到这个消息,他高兴得一下蹿到床上,用笔在白墙上画了个咧着大嘴乐的形象。之所以如此开心,并非因为孩提时喜欢繁华热闹的街道,而是他可以亲眼看到王府井街区的中央美院那座刻有雕塑的房子。
许多年以后,和许多优秀的学子一样,朱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其实,早在朱锫留在清华任教那天起,他就被院里列入重点培养对象,这在青年教师里面是为数不多的,大家都希望他能留在清华。留在清华,不仅有很强的学术氛围,还有导师的期望。但出国是他当时很强烈的一个愿望。
当时他认为:“出国留学是自己唯一可以发展的或者可以说是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出路。因为作为一个建筑师,从事着和创作相关的领域,需要更广阔的环境去让自己探索,所以,去国外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亲身去感受发达国家的建筑文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如愿被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录取,并申请到了奖学金。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他的求学生涯也告一段落。当许多和他一块到美国的朋友都在为寻找好的工作机会和项目奔波时,内心不安分的朱锫又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几个同学在美国注册成立的“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打算一同回国创业。其中一位合伙人劝他慎重考虑,因为和其他同学比起来,朱锫在美国已经算小有成绩,没必要和其他同学一样走艰难而又未知的创业之路。但朱锫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在国外呆了多年,回国一直是一种情结,于是决定回来。
但是,刚回国的时候没有项目做。他只能去做竞赛,做竞赛时面对一个自己全然不知的环境。“好在那个时候自己选择了去深圳,那里的朋友在全力支持自己。”他很感慨。用他自己的话说:“之所以感觉到难,恐怕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有点过高,因为人如果想凑合活着怎么都能过,但要想追求更高就会很艰苦。好在后来没有让自己失望。”
二、得到世界认可
朱锫回国后亲自主持的前两个设计分别是深圳规划局办公楼和龙岗规划展览中心。前者获得了美国建筑实录杂志2006中国建筑奖,后者获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紧接着,朱锫主持设计的奥林匹克公园内的“数字北京”被专家评为最优,并确立为实施方案。此外朱锫主持的项目还有“用友软件园”和“中国数码”等。在国内的成就不经意间已经成为奠定他前途的雄厚基石。
2006年7月,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出消息,著名的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要在当地设立分馆,中国建筑师朱锫也应邀参与其中,展览建筑的设计,成为世界范围内受邀请的10位建筑师中唯一的中国建筑师。参与设计古根海姆博物馆阿联酋分馆的世界顶尖建筑家包括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安藤忠雄(Tadao Ando)、让?努维尔(JeanNouvel),等等。而朱培将与他们一起工作!该建筑有望在2011年前后落成。